捧殺比特幣:絕世「機遇」如何墮落成驚天「騙局」
隨著比特幣的大漲和一些小夥伴們通過各種渠道依然在堅持「挖礦」,「一夜暴富」的渴望,久久地敲打著我們的心扉。
然而,面對巨大利潤,面對神秘的「比特幣」,人們卻本能地感到哪裡不舒服、不對勁。
最近一些讀者也紛紛,留言詢問比特幣,以及相關的「區塊鏈」的投資問題。同樣,面對財富的誘惑,「老衲」也實在把持不住了。
因此,本文希望能夠將比特幣的本質屬性、投資問題和大家進行分享。我想基於對「比特幣」,對貨幣的一些基礎知識的了解。每個人會得出自己的理性判斷——「比特幣」到底是個難得的「機遇」還是一個驚天「騙局」。
「比特幣」怎麼運作——區塊鏈和去中心化
我們現在的交易:某寶上買手機。你付的錢不是直接給賣家,要通過支某寶一系列驗證,可能還得提供一些不必要的個人信息。但萬一哪天支某寶出問題,損失就大了,不光錢沒了,個人隱私還泄露了。
比特幣的誕生,就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且是不通過移動支付等第三方的,買賣雙方直接交易。交錢,走人。就算有問題,對方也不知道你家門牌號碼。
但要是有糾紛怎麼辦?「我給錢了!」「你沒給!」「給了!」「沒給!」……
這就引出了——「礦工」,這個神秘的存在
買東西的時候,我吼一嗓子,「我買了張三1斤土豆,給了他3塊」。不管信不信,路人是不是都聽到了?這筆交易記錄就成了。
問題是:憑啥?路人憑啥給你記錄?
答案:獎勵。第一個記錄並廣而告之的,獎錢幣1枚。
這些專門負責記錄交易數據並廣而告之的人就是「礦工」。他們對每一筆交易的有效性進行驗證,進行記錄,並上傳到資料庫,這個活被稱為「挖礦」。
「礦工」們爭奪的這些,每10分鐘為單位的交易數據就是一個「區塊」(block)。將區塊連接起來的就是「鏈」(chain)。區塊鏈(blockchain)實時共享,面向加密貨幣系統全體用戶開放。這樣一來,區塊鏈系統就成為了支撐加密貨幣系統的骨幹。
區塊鏈技術的最大優勢:安全性,比特幣的發行難以被政府和金融寡頭控制。
1.去中心,分散化,動態性。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之後,系統中的所有信息被分散到了每個節點,而且還是實時共享,即時變化的,相當於每個節點都是一個中心。這些節點有多少呢,數以百萬計!
此情此景,像不像夜空中繁星閃爍,勾連成網,瞬息萬變,有木有很壯觀,是不是很美?!但對於黑客來說,這簡直是噩夢!
因為,黑客要想成功入侵,必須同時攻數百萬個實時變化的節點,還要抓取其中的信息,這比入侵銀行系統那樣的單一中心難太多了,簡直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2.不可篡改。「礦工」們是用哈希值(Hash code)來記錄交易的。
哈希值就像空中的雨滴,而且還有「礦工」們的數字簽名。黑客不入侵還好,要是真「黑進」來,但凡改一個地方,哈希值就變了。想再復原?對不起,不可能!想要通過計算得出兩個完全一樣的哈希值?不可能!
在區塊鏈系統中,哈希值跟數字簽名一起,構成了完整的的加密數據。
總之,有去中心分散化,動態更新實時共享,「哈希值+數字簽名」這些「大絕招」傍身,區塊鏈儼然「金剛護體」,再厲害的黑客也無法近身。同時,政府也不可能干預它的發行。
比特幣的「真實」價值 和「顛覆」意義
明白了比特幣是怎樣運作的,我們就不難明白比特幣的「真實」價值,以及對現行貨幣機制將產生怎樣的「顛覆」意義。
作為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電子貨幣,比特幣究其本質其實就是對於交易、信用的記錄,並以此作為憑證進行結算的媒介。其實在這方面比特幣與「金」「銀」等傳統貨幣沒有什麼區別。
比特幣與「金」「銀」等傳統貨幣最大的不同是——「金」「銀」等傳統貨幣,能夠被國際金融寡頭和政府所控制。目前各個國家的黃金庫存,各個交易所的黃金債券,都是有一個明確的實體中心進行操作的。而比特幣所聲稱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則避免了這種人為操縱。
其實,從這個層面來看,比特幣和區塊鏈是個不錯的技術。這也是比特幣的「真實」價值所在。它解決了傳統貨幣存在的「匯率操縱」和「貨幣超發」導致的通貨膨脹問題。
誰也別想通過操縱貨幣升值或貶值,來獲取貿易上的好處。政府和金融家也難以通過發行更多的貨幣來挽救自己的債務危機。作為一種交易結算貨幣、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比特幣將更傾向於體現商品消費的實際價值。
道理很簡單,例如,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干同樣的工作,美國人的工資是8000美元/月,而中國人只有8000元人民幣。憑什麼美國工人的工資通過匯率計算,整整比中國工人多了5倍。
這是明顯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就是現行世界政治、軍事、經濟秩序所造成的。
同樣,反過來也是一種不公平。中國和美國都生產同樣的運動鞋,但是,在美國生產的賣100美元,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卻只賣100元人民幣(儘管,在中國國內賣600元人民幣)。這種匯率的存在明顯導致了中國在出口上的競爭優勢。
如果,有了比特幣,這種基於消費個體消費能力、消費記錄的貨幣,那麼中國對美國的貨幣價差(即匯率)將不復存在。整個國際金融秩序行將崩潰。
這也就是「極客」們把比特幣比喻為一場貨幣革命的根源所在。
然而,問題恰恰也出在這裡。「極客」們顯然把問題想簡單了。
事情開始起變化 「墮落」的比特幣
從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在問世一年後派上了用場——一個名叫拉斯洛·漢耶茲(Laszlo Hanyecz)網頁開發人員用10000個比特幣換了兩個披薩之後,區塊鏈技術這一新模式正在不斷推廣。
對投資者來說,這不啻為一個好消息。首先,比特幣在日本已經通過立法,成為了合法的支付方式,並制定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加拿大、英國、甚至美國也在擁抱這一大趨勢。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被應用於更多業務。
正如數字經濟之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區塊鏈革命》一書中寫的那樣,「區塊鏈是一種記錄了經濟交易數據的、廉潔的數字賬簿,通過編程應用,它不僅可以記錄金融交易,實際上還可以覆蓋全部有價值的東西。」
然而,就在這時問題也開始顯現——唐·泰普斯科特顯然把問題想簡單了。
2014年,之前價值30美元的比特幣,價值超過了500萬美元。每個比特幣價格達到了500美元。目前,之前價值30美元的比特幣,則已經變成了天文數字。
一度默默無聞的比特幣從不到一美分的價格,開始迅速上漲。同時,大量基於相同區塊鏈技術的其他新興電子貨幣,例如,以太坊、EOS等也紛紛競相效仿。整個電子貨幣的發展甚至衍生出了ICO,初始代幣發行產業。
截至2017年9月4日中國大陸叫停ICO前,據相關媒體報道,國內平台發起的ICO項目募集資金總額約在60-70億元。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共計73家,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0萬人以上。
在中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眾多虛擬貨幣,正在成為非法集資的重災區。雖然有人因比特幣「一夜暴富」,但是也有98%的人血本無歸。
在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甚至開通了比特幣期貨指數交易。這種交易其實並不涉及實際的比特幣,而只是針對多家私人交易所的比特幣價格指數進行對賭。比特幣正在淪為一場資本遊戲的籌碼。
而在更廣闊的灰色地帶,由於比特幣的匿名性,比特幣甚至正在成為走私、行賄、洗錢和毒品交易等等非法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人類道德的高度決定著人類的技術能夠走多遠。屆時,不是人類的毀滅,就是技術的消亡。
比特幣的發明者,那個神秘的「中本聰」從一開始也許沒有想到,技術的單純並不能代替複雜的社會,也許一開始比特幣就是一場資本的陰謀。
然而,不管怎樣,把區塊鏈技術理解為去中心化的應用,把比特幣理解為對現實貨幣的顛覆顯然過於天真。比特幣在技術上實現了去中心化的同時,顯然也失去了整個社會對其的監管與制約,進而淪為了慾望與資本的「垃圾場」。
無論「棒殺」還是「捧殺」 比特幣都沒有投資價值
比特幣的硬傷在於破壞有餘而建設不足。其去中心化的設計與人類社會以權力為中心的組織形式格格不入。「權力」固然作惡不少,但是至少維持著這個社會的基本秩序。而比特幣帶來的所謂革命,則是將人性中最原始、最為貪婪的一面調動起來。
絕對的自由,意味著絕對的專制。標榜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正在淪為資本的遊戲工具,成為莊家收割中小散戶的工具。
因此,對於金融制度尚不成熟,國民風險意識尚且淡漠的中國,政府對比特幣採取了直接「棒殺」的方式,通過權力的一紙禁令將風險隔絕在系統之外。
而對於,金融市場異常發達的歐美國家,則把比特幣引向了另一個歧途——徹底把比特幣淪為資本「賭博」的工具,抵消其交易貨幣的屬性。
與中國的棒殺相比,美國或者說華爾街金融家對比特幣採取的是「捧殺」策略。
因為,沒有人會拿暴漲的比特幣當做購買商品的的貨幣。在暴跌的壓力下,也沒有人會大量儲蓄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缺少制衡暴漲暴跌的機制,沒有莊家能為比特幣最終負責。
這就是比特幣,以及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悖論,去中心化意味著市場沒有莊家,缺少制衡投機炒作的機制,然而一旦有力量能夠抑制「投機」,市場能夠恢復理性,就意味著已經有莊家的出現。然而,此時,比特幣也就失去了去中心化的投資價值。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漲是跌,比特幣都沒有投資價值,只有短期炒作的投機操作。這種刀頭舔血的「機會」和嗜賭成性的交易,不是中小散戶能夠承受的。
隨著,比特幣這場資本「盛宴」的結束,「區塊鏈」技術也許能夠找到其真正應用方向。目前,我們看到,在數據追蹤、健康監控等等領域,已經有很多企業在進行「區塊鏈」的相關商業開發。儘管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但是相信比特幣只不過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小插曲。在曲終人散之後,才是財富的正途。
財務自由人
TAG:財務自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