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來了,兒科醫生病倒了,是什麼導致了兒科醫生的稀缺性?
流感還在肆虐,醫生卻病倒了。天津海河醫院的一紙公告,再次將兒科醫生的緊缺推入公眾的視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兒科醫生的稀缺性,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因為有一次就差那麼一點點,我就轉入兒科發展了。也就是那麼一瞬間,我似乎感悟到了兒科醫生的窘迫。
對於每一個醫學學子而言,從醫的道路上有兩個節點很重要,一個是高考之後選擇醫學專業,另外一個就是工作後選擇方向。同樣的臨床你醫學專業,但是由於個人選擇不同,其發展也是千差萬別。我在選擇方向的時候,因為考慮到崗位人才的稀缺性,因此選擇了五官科,進而又選擇了眼科。
全國目前眼科醫生有三四萬,這個人數只相當於兒科醫生的約五分之一。當然這沒有可比性,不過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人們通常的理解,尤其是用「市場經濟與人才的配置」來理解時行不通。按理說,兒科醫生的稀缺性會出現兩個情況,一是兒科醫生的收入偏高,二是想要從事兒科的人會很多,但是真實情況卻不是這樣。
造成兒科醫生緊缺的最直接的原因也無非就是工作壓力大,收入低。醫生的勞動付出與所得報酬不相適應,而兒科醫生的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更加沒有獲得感。至少在現行體制下,並沒有區別對待兒科醫生這一稀缺資源。這在源頭上阻礙醫生尤其是兒科醫生隊伍的發展。很多醫學生畢業後都放棄從醫,即使從醫的學生也大都避開兒科。
除了獲得感,醫生更缺的就是優越感了。因為醫患關係的緊張,幾乎所有的醫生都感覺不到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優越感。在這裡邊,又是兒科醫生首當其中。每年醫院都會有一批見習護士,醫院決不敢把這些見習生安排在兒科。你試想一下幾針沒扎進去,家長會有何種反應。要是讓家屬知道這些見習生拿孩子來練手,不鬧騰才怪,誰叫現在的孩子最大呢!
有句話說,痛並快樂著。其實醫生真正害怕的並不是工作壓力大,也不是收入低,因為醫生也能接受累並快樂著,醫生最害怕的就是病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配合。給醫生一個微笑,醫生可以開心一整天,但是如果給醫生一個怒懟,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單是這種壓抑可能承受?
TAG:阿蓮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