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掌握大權,很有實力的曾國藩不自己稱帝?

為什麼掌握大權,很有實力的曾國藩不自己稱帝?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出生在湖南一個偏僻的山村,28歲中進士,從此踏入仕途,並一步一階遷升到二品官位。

曾國藩所處的年代,是清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時代,曾國藩曾因母親去世而返鄉,正值太平天國橫掃湖湘大地,即將推翻清王朝統治之時。於是他棄筆從戎,通過組建湘軍,掌握了地方大權。

到1863年湘軍攻下天京後。曾國藩已經控制了整個統治集團,王闓運、曾國荃等人多次向曾國藩建議,讓他利用手中掌握的湘軍,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做一個漢族黃帝。但是,曾國藩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他不但自己不做黃帝,還在鎮壓太平天國之後。主動解散了湘軍,並讓哥哥曾國荃離職回家。

曾國藩拒絕稱帝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他的性格和思想。

他深受晚清理學大師唐鑒的影響,有著根深蒂固的忠君報國思想。他組建湘軍的目的很明確,保衛地主階級利益、保衛明教、保衛清朝。曾國藩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影響,他的個人追求是做一個中興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他學習孜孜不倦,博覽歷史,重視禮學,滿腹經綸,個人自奉儉樸,清心寡欲,對帝王生活並無興趣,作為一個深受理教束縛的書生,他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

二是形勢不允許,不具備稱帝的條件。

南有曾國藩,北有僧格林沁,這兩人被清王朝倚為肱股之臣。當時清政府雖然衰落,但科爾親王僧格林沁擁有一支強大的以騎兵為主的軍隊,仍然部署在河南中原腹地,虎視東南。而且湘軍攻陷天京後,多數人都思念家鄉,戰鬥力減弱,能否再為曾國藩賣命都沒把握。

就湘軍內部而言,分離出去的左宗棠楚軍和李鴻章淮軍將領,會不會臣服曾國藩也很難說。就國際環境而言,以英國為首的國際在華勢力已經決定扶持清政府,曾國藩稱帝,未必會獲得國際承認。如果曾國藩貿然稱帝的話,結果會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三是有利於國家統一。

當時,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後,太平軍余部尚存三十萬人,散見各地;北方東西捻軍的力量正方興未艾;西北回民起義和西南回民起義仍在發展中;國內動亂頻發,外國列強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中,曾國藩擁湘軍稱帝東南,一定會爆發戰亂,各地又要出現割據的局面,中國統一的前途會更加磨難。

從這幾點來看,曾國藩的堅決不稱帝,客觀上來說是個明智之舉,比起其兄曾國荃來,高明萬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凱撒大帝一生充滿傳奇,最終卻死的窩囊

TAG:飛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