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妝容 > NARS、花迷等新面孔湧入,彩妝市場呈現五大「中國式」機會

NARS、花迷等新面孔湧入,彩妝市場呈現五大「中國式」機會

原標題:NARS、花迷等新面孔湧入,彩妝市場呈現五大「中國式」機會


導讀


有人說2017年的行業有點悶,沒有出現像前幾年氣墊和素顏霜之類現象級的創新產品。在口紅繼續「扛把子」成2017年度最帶流量的熱門貨之後,新一年的彩妝市場將會出現哪些中國式機會呢?作為《化妝品財經在線》開年專題《猜想2018》的開篇,我們將目標聚焦潛力之王彩妝,將從細分品類、色彩和營銷等五方面開啟一輪玩色時代大猜想。



請輸入圖片描述

CBO資深記者 吳思馨


隨著「戲精」的90後、95後消費者崛起,各種不那麼日常的色號會逐漸步入日常,並且將不僅只體現在「姨媽色」、「南瓜色」的口紅受寵上,各種「日落盤」、「金屬盤」眼影,除了活躍在各網紅視頻中,也將逐步滲透到年輕女孩們的化妝台上。


無論從我國彩妝市場的容量增速還是國內外化妝品企業的布局來看,彩妝品類的好勢頭在近兩年已經很明顯。消費升級大潮下,帶有時尚烙印的彩妝不免成為消費升級的「座上賓」,其中高端和奢侈彩妝已經成為品類增長的引擎。


一、新面孔湧入,彩妝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上海家化在2017年召開的一場會議中,掌門人張東方對比了這樣一組數據:彩妝在日本、韓國,滲透率分別已經達到80%-90%,而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只有30%,中國彩妝市場遠未飽和。


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彩妝市場規模達到了278億元。從2012-2015年11.44%的彩妝年複合增長率來看,未來5年彩妝市場將繼續維持10.85%的增速,並在2020年成長為420.16億元的大蛋糕。


在外資巨頭開始加快布局彩妝市場的同時,國內主流企業也不斷將資源向彩妝市場聚攏。


近的動作有去年11月科絲美詩收購美國代工巨頭NU-WORLD,聯合利華收購Hourglass、A.H.C.母公司並投資電商彩妝品牌Beauty Bakerie,遠的有雅詩蘭黛收購Too Faced和BECCA,歐萊雅收購IT Cosmetics,資生堂將Laura Mercier納入麾下。

又比如,上美集團在去年5月高調推出彩妝新品牌花迷,10月丸美控股戀火,12月萬邦宣布合作陳漫推出2018新品,上海家化高端品牌雙妹回歸等等。



請輸入圖片描述


如果將外資巨頭在國內彩妝市場的布局與本土企業相比較,可以發現,包括歐萊雅、雅詩蘭黛、聯合利華、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在內,這些美妝集團在近三年間共向國內輸送了TomFord、Hourglass、NARS、Hera、VDL等專業彩妝和以彩妝聞名的品牌。在高端彩妝上的數量、質量都大大優於本土彩妝,而本土彩妝的優勢,則在於對化妝品店等特色渠道的控制。


當NARS、花迷等品牌的專櫃逐漸在市場擴散,而這些百貨和化妝品店的區域有限,它們的到來勢必會擠走另一些品牌,高端和大眾彩妝都正迎來新一輪洗牌。


二、消費升級,彩妝也要走向奢侈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樣有著巨大潛力、正在迅速增長的一個市場,任何的新聞都可能發生。從凱度消費者指數提供的數據來看,高端彩妝正在成為整個中國彩妝市場的消費引擎。


以2016年Q2同比上年同期的數據為例,我國彩妝市場中奢侈品牌的增長達到49%,高端品牌同比增長為19%,而終端和大眾類品牌的增幅則極其微小。其中奢侈彩妝增幅亮眼,比高端彩妝高了一倍有餘。

奢侈彩妝,顧名思義是奢侈品牌的彩妝複線,國內市面上的包括但不限於TomFord、Dolce&Gabbana、BURBERRY、GUCCI以及大家熟悉的CHANEL和DIOR。這些奢侈彩妝增速加快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


其一,定價接受度高。消費升級大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彩妝領域後,多花一兩百塊就能買到手的奢侈品牌口紅,顯然比多花幾萬買個包要划算得多;


其二,它們在數字營銷等新營銷方式上展現出的先鋒性。比如TomFord在2015年8月被雅詩蘭黛引入中國市場後,並未高調聘請中國代言人和投入廣告,而是私下找來許多國內美妝網紅,通過在網紅頻道中的一輪輪新品試色,無形中推開產品知名度;


其三,電商平台的推進。包括TomFord、BURBERRY、CHANEL、DIOR的彩妝線目前均已在天貓國際官方直營可以找到,其中一些品牌的線上旗艦店也將於未來兩年正式上線,而這勢必將進一步帶動奢侈彩妝的增長。


三、和口紅一樣,眉筆和眼影盤也激發感性消費


「人魚姬」、「星辰」、「斬男色」唇膏被瘋搶斷貨的神話還沒過去,眉妝和眼影又將成為下一股浪潮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2017年亞太美容展上,「BEAUTYCIRCLE」的「最優秀美容產品」獎項被澳大利亞的FULLBEOW眉蠟獲得,這一黑馬的出現,預示了眉妝未來的可發展空間。


據2016凱度消費指數報告顯示,眉妝產品在我國的滲透率從2014年的1.9%上升到2016年的4.2%,逐步取代睫毛膏成為眼妝滲透率第一的產品,增長勢頭直逼唇妝。與此同時,眉妝產品也由原先單一的眉筆演變成眉粉、眉膏、氣墊眉彩、液體眉臘等更多形態。


請輸入圖片描述


眉妝市場的興盛,從Benefit(貝玲妃)銷售情況的好轉就能窺得一斑,據了解,2017年貝玲妃給LVMH貢獻的5億美元零售額中,眉妝業務營收近半。


眉妝的興起,來源於消費者對妝容精緻感要求的提高,畢竟一條好的眉毛可能要用到眉筆、眉粉、染眉膏多種產品。而且從定價角度來看,眉妝產品價格在彩妝品類中並不高,低至幾十塊,高的也頂多200+,消費者更容易剁手。


而眼影興起的跡象,則從網紅小姐姐們的一波波推薦中逐漸顯露。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上圖可以看到,包括Anastasia Beverly Hills文藝復興盤、Zoeva南瓜盤、Colorpop 12色眼影盤、Natasha Denona日落盤、URBAN DECAY 金屬盤、Juvia』s Place、Too Faced蜜桃盤、Smashbox楓葉盤等等熱門眼影,網紅小姐姐們幾乎人手一盤。她們孜孜不倦的妝教和試色,代替了品牌的市場培育角色,在消費者心中種下一片青青草原。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即使一個十色的基礎眼影盤已經能滿足這一年的各類妝容需求,她們還是會不斷購入各種「落日盤」、「金屬盤」,這其中的消費動機可能是這個色號戳中人心,也可能是包裝太華麗好看。


四、魔幻色界,妖魔鬼怪色號繼續造


請輸入圖片描述


當然,口紅還是彩妝界的「扛把子」,由於色彩變化空間大、更易試色的特性,從去年開始,不少化妝品品牌通過升級櫃檯,都把口紅產品和試妝鏡放到了最顯眼的位置(比如巴黎歐萊雅)。


從「斬男豆沙」到「吃土臟橘」到「重口撞色」,當下仙女們的色號選擇似乎越來越開放且重口,而品牌也樂於用新品推廣玩色、撞色的概念。


去年2月,美寶蓮藍管調色唇膏在國內上市,其中除了5支較為日常的土色之外,還有葡萄紫、湖藍色、灰黑色和粉白,雖然不知道這幾個顏色賣得怎麼樣,但「鬼畜」色號的新品實實在在地為美寶蓮帶來了一大波流量和關注度。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口紅品類玩色的不止美寶蓮一個品牌,紀梵希和DIOR也先後推出雙色唇膏,和韓妝「咬唇」概念正好相反,這兩個歐美大牌新品的色號都是外深內淺。DIOR新品雙色唇膏的內芯還是淺金屬色,能打造出外啞光內金屬的豐唇妝效,可以說非常先鋒了。


一位彩妝技術研發人員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從目前的訂單來看,各種重口味色號在2018年仍將繼續流行,OEM廠家也會繼續研發一些中性色號以滿足市場需求。


請輸入圖片描述


外資喜歡變著法兒地出「妖魔鬼怪」色號,而國內品牌則繼續選擇滿足廣大少女的日常需求。比如卡姿蘭在2018開年之際就選擇與世界色彩權威機構Pantone Color Institute跨界合作,在其發布的16個春夏流行色號中選擇了經久不衰的粉、棕和紅,打造三款「Pantone色」——浪漫粉、輕奢棕和叛逆紅。


五、玩營銷押寶內容過時了,創造場景才是王道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另外一個明顯趨勢是彩妝售賣場景的變化,比如線上線下虛擬試妝、口紅自動販售機的誕生。


當然,這些新零售場景不只針對彩妝品類,但毫無疑問的是,彩妝是最能體現出新零售縮短消費決策時間的品類。


比如說天貓為了拉M·A·C進駐而創造的AR試妝,消費者在移動端點進試妝頁面,點擊不同色號,就能在手機屏幕上看到自己塗上不同色號的嘴唇,簡單明了快速,對於M·A·C這種口紅系列動不動就幾十個色號的品牌來說簡直不要太好用。這種線上試妝場景正在品牌中擴散,前不久,Bobbi Brown就聯手加拿大美妝數字技術公司 ModiFace,在品牌官網和手機 APP上添加了AR試妝功能。


線上虛擬試妝還不夠,去年7月,天貓和雅詩蘭黛等品牌合作,實現了線下專櫃虛擬試妝。這種利用3D建模技術打造的「試妝鏡」,能夠運用在口紅、腮紅、眼影等多種彩妝品類的販售場景中。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另一個新場景是彩妝的自動販售,這也已經通過去年瑪麗黛佳與天貓的合作成果被證明。重要的是,這種無人自動販售機不僅是買口紅那麼簡單,還能實現品牌線上線下會員的對接和持續運營,而這是品牌未來研發、吸新和售後的巨大數據寶庫。


除此之外,彩妝的「定製」概念也逐漸被越來越多品牌所運用。比如悅詩風吟在2016年9月推出「私人定製氣墊霜」,顧客可以根據喜好和膚色選擇粉芯、粉撲和粉盒,上市之後受到品牌粉絲熱捧,據悅詩風吟中國區總經理蔡健人透露,今年的春季,悅詩風吟還將繼續將定製概念拓展到彩妝品類。



請輸入圖片描述


雖然這一類的產品「定製」和Bobbi Brown、YSL、LANC?ME等品牌推出的唇膏刻字服務一樣,暫時還停留在包裝層面,本質上是營銷手段的一種,但這種營銷得到的反饋驚人得好,一些限時限量的定製產品甚至供不應求。《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在這開個腦洞,如果未來能通過大數據、供應鏈和新技術實現產品色號和質地的定製化個性服務,也一定能在市場大火。

銷售方式並不拘泥於形式,只要技術不斷創新,線上線下的界線就會被進一步打亂,未來的零售場景將更令人眼花繚亂。這也將進一步帶給「煽動性」本就很強的彩妝品牌們更好看的銷售業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財經在線 的精彩文章:

《歌手》宣傳片被指抄襲香奈兒香水廣告,芒果台攤上事了?

TAG:化妝品財經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