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800級碳纖維實現千噸級量產

T800級碳纖維實現千噸級量產

新材料 |T800級碳纖維實現千噸級量產

近日從中國建材集團獲悉,目前,中國建材集團自主研發的T800級碳纖維已經實現千噸級量產,T1000級碳纖維在百噸線上試驗成功,下一步要實現千噸級量產。

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介紹,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的新型纖維材料,是國家安全、武器裝備亟須的關鍵戰略物資,是國外長期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的敏感材料,同時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十多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將碳纖維的發展納入集團培育新材料的戰略規劃中,持續提供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支持,成功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

生物醫學 |兩年三千萬,深挖微生物「黑科技」

人類認識的微生物還不足1%,微生物群體及其功能的形成過程和機制,以及驅動微生物群演化的動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黑箱」。「項目執行期為兩年,總投入三千萬元人民幣,14個研究單位、30個研究團隊投身其中。通過這一『種子計劃』的實施,為『中國微生物組計劃』做好預研工作。」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劉雙江研究員說,希望在人類代謝性疾病併發症和中草藥調控腸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關成果可為人類面臨的健康、農業、環境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劉雙江所說的「種子計劃」,是指2017年12月20日啟動的「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組計劃」。項目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牽頭,整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中科院下屬研究所和北京協和醫院14家機構,聯手攻關「人體與環境健康的微生物組共性技術研究」。

新材料 |新型「納米棒」讓二氧化碳變身高效能源

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的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組分可調的硫硒化鎘合金納米棒作為催化劑,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為合成氣。這種硫硒化鎘合金納米棒的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並且能夠在很寬的範圍內調控合成氣的組成比例。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的《先進材料》雜誌上。

合成氣,即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是石油化工中重要的合成原料。對於不同的化工過程,所需合成氣的最優組成比例也不同。傳統製備合成氣的方法包括煤的氣化和天然氣的重整,都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與之相反,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原料,在水溶液中電還原二氧化碳,是可持續地製備合成氣的理想方法。然而目前電還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劑很難在保證高電流密度的同時,在很寬的範圍內調控合成氣的組成比例。

3D列印 |3D列印技術首次造出類腦組織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日前報道稱,英國科學家近日使用新的3D列印技術,首次列印出像人腦一樣柔軟的類腦組織,朝最終3D列印出功能齊備的完整大腦邁出重要一步。

以往,只有相對硬一些的材料可被3D列印出來,而大腦、肺等軟組織,一般很難通過3D列印技術獲得。這是因為3D列印過程涉及逐層建造物體,下層要能支撐不斷增長的結構的重量,列印非常柔軟的材料,容易出現底層材料崩塌問題。此次,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型複合水凝膠(包含水溶性合成聚乙烯醇以及植物凝膠兩種成分),列印出三維支架,然後用膠原蛋白包裹列印出結構,並用人類細胞進行填充,得到了類腦軟組織。

生物醫學 |測序技術找到16世紀災難性流行病罪魁禍首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4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利用最新測序技術,成功從16世紀墨西哥流行病受害者的牙齒中,鑒定出腸道沙門氏菌的基因組,從而判斷導致16世紀發生災難性流行病的罪魁禍首可能正是沙門氏菌。而此前,想從人類遺骸中鑒定病原體幾乎不可能。

很久以來,從人類遺骸中測定其所感染病原體的難度非常大,這是因為大部分病原體都不會在骨骼上留下痕迹。此次,德國馬普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及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名為「MALT」的最新型鑒定技術,從10名墨西哥原住民的牙齒中鑒定出了沙門氏菌的DNA序列。這些人被埋在「Cocoliztli」(納瓦特語中指「瘟疫」)墳場,可以追溯至歐洲人與當地人早期接觸時期。過去,有科學家曾根據流行癥狀的歷史記錄,提出造成疫情暴發的是某種傷寒,此次鑒定出腸道沙門氏菌(引起傷寒的細菌)則印證了這一猜測。該研究向人們揭示了美洲第一次出現的沙門氏菌,這些病菌可能由歐洲人傳播來,給當地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由於墨西哥的原住民之前從未接觸過腸道沙門氏菌(但已知其存在於中世紀的歐洲),因此極易感染,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當時事件造成的死亡率極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天眾智技術服務平台 的精彩文章:

全自動輪轂打磨生產線

TAG:飛天眾智技術服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