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歷過「心理弒母」的男人,不能要
前段日子推送了文章《跟學生時代的初戀結婚,是種什麼體驗?》
有讀者來信,洋洋洒洒萬言講述自己從校服到婚紗的故事。
她說,跟學生時代的初戀結婚,聽起來很浪漫,但不代表幸福。
她和老公初二開始交往,分分合合數次,到了結婚的年紀,她問,要不要在一起?
他說,要問問母親。
婚後,婆媳關係並不融洽,關於孩子的養教問題,兩代人的看法大相徑庭,而老公則是毫無理由堅定不移地站母親。
我跟她回復,你老公是典型的媽寶男,你治癒不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對於「媽寶男」有比較深的研究。
媽寶男,即媽媽永遠的寶貝。母子都認同這種關係,並且長期持續下去。
他舉了一個例子:和前女友探討媽寶男,她想到以前養的寵物。最多的時候,他們養過7隻加菲和3隻鸚鵡。貓和鸚鵡干出任何一件新鮮事,他們都會覺得驚喜:「太可愛了!」「好棒啊!」「真了不起!」
如同主人和寵物的關係,母親也這樣看待孩子。任何到了一定階段該學會的舉動都會被當做驚世創舉,會走路,會說話,會吃飯,會打滾,對母親來說都是驚喜,非常了不起。
而孩子呢?
如寵物一樣,自然也很享受被誇讚,被寵愛,被保護,呈現一種乖巧、順從甚至諂媚的態度。
主人和寵物的關係還是平緩的,更激烈更可怕的是獵人和獵物的關係。
《鋼琴教師》里埃里卡,40歲,一名鋼琴教師,雖然沒能成為聲名遠播的藝術家,但天賦和勤奮讓她在音樂方面頗有造詣。和她同睡的母親,控制力極強,女兒的人生,從事業到生活,從上班到穿衣,都必須由她決定。
更令人驚訝的是,母親不允許她和男人來往。用作者的話來說,
母親特別希望,她的孩子寧願拴在母親的褲帶上,也不在性愛激情的鍋里煨熟。
為解決性苦悶,埃里卡去紅燈區,去野戰區,觀摩女性私處,偷窺別人性交。有學生看透她的懦弱和壓抑,對她展開強烈的挑逗,她不可避免地又淪為學生的獵物。
真可悲啊,無論作為寵物,還是獵物。
孫隆基在《美國弒母文化》中,提出「大媽咪」主義。媽寶就是大媽咪的信徒,母親是女皇,而他作為小寶貝必須言聽計從。
「媽媽永遠是對的」
「我媽也不容易」
……
母親的話就是聖旨。
不必多說,大家也知道,這種關係是失衡的。
世界是統一的,也是對立的,如果你意識到A,那就說明-A必然存在。媽寶對母親有多崇拜,就有多厭恨。
於寵物型媽寶來說,他們很難感知到對母親的厭恨,但厭恨總要有處放置,於是另一半就成為厭恨的投射對象,如文章開頭的例子。
他把媽媽視為「好女人」,而把「壞女人」的形象投射到妻子身上,怨恨甚至遠離她。所以,成為媽寶男的妻子十分痛苦,而媽寶男本身,註定得不到幸福的婚姻。
於獵物型媽寶來說,他完全失去自我。
能明確感知對母親的憎惡,但因為習慣被控制,所以無論如何也脫不掉枷鎖。厭惡現狀,討厭一成不變,但又害怕什麼東西改變。
一旦有母親反對,自己卻想做的事,他則會感受到「渾身是汗地架在熱烈的母愛之火憤怒的炙叉上輾轉反側」。遭遇感情時,他勢必成為對手的獵物。
我們常說,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
受精卵,呱呱墜地的嬰兒,甚至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都以與母親共生的形態存在。而共生關係,意味著兩個人的思想、靈魂、權利在母親那裡得到統一,同時也意味著孩子被「殺」掉。
武志紅認為,母子共生關係在嬰兒六個月的時候就該結束。
我猜想,六個月之前,孩子的意識不太健全,一旦孩子有了清晰的意識和思想,母親再去剝奪,在孩子的潛意思里會覺得自己被母親 「殺」死。由此滋生出來的恨意,要麼吞噬母親,要麼吞噬自己。
所以,健康的母子關係,孩子必須走向獨立,必然要完成心理上的弒母。
不管母親多偉大、多辛苦,孩子都應該明白:自己和母親不是一體的,你既不能代她受苦,也不能對她的情緒感同身受。而
母親,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人,他有完整的身體和靈魂,他有獨立思考、行動的權利。
母子必然分離。
孩子不是母親生命和意志的延續,而是藉由母親的身體來世上走自己的路。
正如龍應台的那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 end —
作者,西水。
被困國企樊籠,渴望思想自由的90後。
TAG:儷人公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