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勉強任職山西的重陽感傷

勉強任職山西的重陽感傷

王世貞,明代詩文與學術巨子,南直隸太倉即今江蘇太倉人。世貞出身科第簪纓之家,本人尤「有異稟」,「書過目終身不忘」。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舉二甲進士,授職刑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世貞之父、薊遼總督王忬因戰事失職,論責當死。世貞遂與弟世懋「蒲伏」內閣首輔嚴嵩門下「涕泣」求寬,還自穿「囚服」跪擋「諸貴人」車駕哀告「乞救」,但仍被處斬。因此世貞極恨嚴嵩,後借撰寫《嘉靖以來首輔傳》之機竭力揚其惡隱其善,對嚴嵩歷史形象的負面化產生過巨大影響。

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末,世貞由浙江參政即行政副手轉遷山西監察主官按察使。從接近家鄉的任所突然奉調偏遠北方,世貞並不樂意,故在接獲通報後曾以詩「自嘲」不悅,後幾次請辭未准,逾期至次年六月只得出發赴任。又在沁州深山遭遇大風雨,山洪暴漲,路險難行,艱難至極,歷盡辛苦才抵達太原,曾為之自嘲「奈何以六尺狗一官也」。但十月,即因母病危告假回歸,經澤州時知母亡故,匆匆奔喪而去。

世貞在山西前後不足四月,卻也寫過多首詩作,是年重陽節所作《九日登鎮樓小宴》即其中之一。重陽節登高是古代流行久遠的習俗,詩中的「頫」同俯,指低首下望,「後時」有失時、不合時宜之義,「傳萸」指遞送香草茱萸以期驅邪祛疾,也是古代重陽節的必要程序;「衰顛倚帽」暗含著千里做官、勉為其難的調侃意味;「牛山」乃是一個典故,春秋時齊景公登臨牛山北望其都,痛感人生終有一死而悲泣,被名臣晏子譏笑了一番。世貞此詩所表現的,正是那種登高時刻卻無奈關山阻割、家鄉杳然的憂傷、失落以及得過且過的自我慰藉之情。

晉陽風色更重陽,(寄身在晉陽的風塵中,今日又是重陽,)

閣頫千岩萬木蒼。(樓閣中俯望著千重岩壁萬木蒼茫。)

白雁不傳南國信,(大雁未傳來南國的音信,)

黃花偏作後時香。(秋菊可偏要釋放些鬧心的幽香。)

衰顛倚帽難從落,(衰朽的頭頂斜戴紗帽卻總難摘去,)

獨客傳萸轉自傷。(獨個兒客宦他鄉接過了茱萸更添憂傷。)

莫使牛山笑人在,(但不能作牛山之泣惹人發笑,)

一尊聊學少年狂。(權且痛飲一尊也學學少年的輕狂。)

世貞早年,曾與李攀龍等青年進士結為詩友,成為當時新潮文學群體「後七子」中的主將。其畢生著述數百卷,洋洋大觀,備極輝煌。晚年官拜尚書,且作為「文盟」魁首「操柄」20多年,聲名「籠蓋海內」,「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等無不「奔走門下」,得其「片言褒賞」則「聲價驟起」。典型一例就是,李時珍經27年努力編定《本草綱目》卻無人理睬,只好拜訪世貞捧稿求序,世貞延置10年,逝世前數月才寫成,但予以「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的好評,很快引起書商重視刊刻面世,使幾乎湮滅的藥學巨著終於獲救流傳。就連那部艷情洋溢的世俗小說《金瓶梅》,也有世貞所撰之說。

張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散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TAG:山西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