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寒格症治醫案445期

寒格症治醫案445期

今日練習

馮某某,女,48歲。

近半年來時有面部及全身烘熱,繼而汗出熱退如常人,每日發作數次,不分晝夜。因服知柏地黃丸,其熱較前加重。

來診時正值發病,證見面紅耳赤,頭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經先後無定期,肌膚微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有嗜辛辣厚味習慣。

處方:__湯。

服上藥三劑後,二診自述發熱減輕,次數減少,繼服5劑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白葉鄉林某,五十歲,患胃病已久。近來時常嘔吐,胸間痞悶,一見食物便產生噁心感,有時勉強進食少許,有時食下即嘔,口微燥,大便溏泄,一日兩三次,脈虛數。

我與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處方:橫紋潞1 5克,北乾薑9克,黃芩6克,黃連4.5克,水煎;煎後待稍涼時分四次服。

服1劑後,嘔惡泄瀉均愈。

因病者中寒為本,上熱為標;現標已愈,應扶其本。乃仿照《內經》「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之旨,囑病者生薑、紅棗各一斤,切碎和搗,於每日三餐蒸飯時,量取一酒盞置米上蒸熟,飯後服食。

取生薑辛熱散寒和胃氣,大棗甘溫健脾補中,置米上蒸熟,是取得谷氣而養中土。服一療程(即盡兩斤姜棗)後,胃病幾瘥大半,食慾大振。後病又照法服用一療程,胃病因而獲愈。

按語

本證屬上熱下寒,如單用苦寒,必致下泄更甚;單用辛熱必致口燥、嘔吐增劇。因此只宜寒熱、苦辛並用,調和其上下陰陽。又因素來胃虛,且脈虛弱,故以潞党參甘溫為君,扶其中氣。藥液不冷不熱分作四次服,是含「少少以和之」之意。因胸間痞悶熱格,如果頓服,慮葯被拒不入。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59條: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主之。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食入口即吐,謂之寒格;更復吐下,則重虛而死,是更逆吐下。與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以通寒格。辛以散之,甘以緩之,乾薑、人蔘之甘辛以補正氣;苦以泄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通寒格。

《醫方考》:中氣既虛且寒,便惡谷氣,故食入口即吐。入口即吐者,猶未下咽之謂也。用乾薑之辛熱,可以散寒;用人蔘之甘溫,可以補虛;復用芩、連之苦寒者,所以假之從寒而通格也。

《傷寒本旨》:食入口即吐者,阻在上脘,陰陽不相交通,故以乾薑、芩、連寒熱並用,通其陰陽,辛苦開泄以降濁;人蔘補正而升清,則中宮和而吐利可止矣。

《傷寒論今釋》:本方證,胃雖熱而腸則寒,故芩、連與乾薑並用,以其上熱下寒,故入厥陰篇。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酒精中毒的中醫急救法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