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人智商會更高?
阿伯特-愛因斯坦將自己聰明的大腦歸功於擁有孩童般的幽默感,事實上,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幽默與智商之間存在相關性。
幽默與智商的關係
來自奧地利的研究者們最近發現,有趣的人,尤其是享受黑色幽默的人,相比缺乏幽默感的人IQ值更高。他們認為這是由於加工與表達幽默是需要一定的認知能力以及情緒控制能力的。他們的分析結果表明幽默的人具有更高的語言與非語言智力,以及他們的情緒受擾以及侵略性的產生的幾率也會更低。
幽默的人不僅僅聰明,而且對周圍的人也非常友好。證據表明具有幽默感的人情商也非常得高,而且對周圍人也具有很大的包容度。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幽默是一種「遺傳性狀」,它能夠將心理健康以及智商敏捷度傳遞給伴侶。在與吸引力有關的研究中,男性與女性都認為有幽默感的異性更加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認為具備幽默感是成為長期伴侶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質。
在心理學領域,我們使用「積極幽默生活方式」去指示那些利用幽默感增強情侶關係以及降低爭吵的人。這種幽默感往往伴隨著兩性關係幽默感的提升。對生活充滿幽默的解讀也是一個不錯的應對策略,它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壓力以及逆境。
然而,負面的幽默方式,例如嘲弄,諷刺以及自我毀謗等等,並不會產生相似的正面影響。事實上,這些習慣會使得人們更加容易產生抑鬱以及衝動的情緒。
幽默的人不僅僅能夠讓其他人笑,而且能夠讓自己也開心。神經學研究結果表明,開懷大笑會影響大腦功能,這或許解釋了幽默與智商之間的關係。
神經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情緒狀態,例如愉悅、開心、快樂等等,能夠提升大腦多巴胺的表達水平。多巴胺不僅僅會使我們感覺很棒,而且能夠開啟大腦學習中樞的活性,從而使得我們大腦神經元的連接更加強健。因此,我們的思考會更具開放性與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此外,我們的工作記憶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幽默與成功的關係
證據表明,幽默能夠增強我們的自信心,競爭力以及狀態。因此有趣的人往往更加有影響力。幽默是成功人士身上最有力的特性,它能夠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以及文化氛圍。一些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工作的氛圍越愉悅,那麼我們的工作效率就會越高,而且我們遭受的壓力也會越小。
「拓展-構建理論表明,幽默使我們獲得的積極的情緒會改變我們的思維,行為以及生理反應,這種征反饋的循環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
關於幽默在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很多研究表明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更加愉悅地學習,而且會增強學生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基於幽默的諸多好處,或許我們應該加入一個喜劇俱樂部,這聽上去似乎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AlanFeingold, RonaldMazzella. Psychometric intelligence and verbal humor abi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olume 12, Issue 5, 1991, Pages 427-435
2. Ulrike Willinger et 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emands of black humour processing:the role of intelligence, aggressiveness and mood. Psychometric intelligence and verbal humor ability. Cogn Process (2017) 18: 159-167
3. Gilles E.Gignac et 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 unique predictor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umour styles and humour appreci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olume 56, January 2014, Pages 34-39
4. Gil Greengross and Geoffrey Miller. Humor ability reveals intelligence, predicts mating success, and is higher in males. Intelligence Volume 39, Issue 4, July–August 2011, Pages 188-192
5. Rod A.Martin er 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uses of humor and their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Volume 37, Issue 1, February 2003, Pages 48-75
來源:生物谷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