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必須要為關羽報仇
?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末,距離劉備進位漢中王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時候劉備擁有益州,漢中,荊州,儼然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但劉備的王位還沒有捂熱,就傳來了關羽兵敗身死,荊州盡失。這對於劉備來說無異於是重大損失,從人才上看荊州是他發家的根據地,荊州兵是他的心腹,劉備入川帶了一部分荊州兵,剛收的漢中 蜀地都是新歸附的,軍心難測。所以關羽戰敗全軍覆沒對於劉備的軍事力量來說是嚴重的打擊,另一方面關羽是他的得力戰將,又情同手足。於情於理他都要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
但是劉備作為一代英雄,難道不知道荊州丟失後,自己的實力和東吳差距已經拉大了嗎?再加上張飛在劉備出師伐吳之前被手下謀害,劉備手下可用的戰將又少了一個。無論從軍事上還是從國力上,蜀國已經比不上吳國了。但是在劉備登基為蜀漢皇帝之後不久就迫不及待的討伐東吳,這時候劉備已經60多歲了。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翻譯:。當初,先主對孫權襲殺關羽一事十分憤恨,準備東征,秋天七月,親自率領各路軍馬征伐東吳。孫權派遣使者致信請和,先主盛怒拒不答允,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駐軍巫縣、秭歸一帶,蜀將吳班、馮習自巫縣擊敗李異等人,進軍秭歸,武陵郡五溪蠻部落派使者前來請求出兵。
從《三國志》的記載可以看出,劉備伐吳還是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但這裡面的蹊蹺就在於劉備帶的大將。黃權 吳班、馮習 、張南、傅彤、杜路、劉寧、黃權 馬良 龐林等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荊州人,張南、馮習皆自荊州隨劉備入蜀,義陽傅彤,義陽也是屬荊州,可以說他也是荊州人。馬良為信使聯絡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信,馬良也是錦州人。 龐林是龐統(荊州派)的弟弟,他在北岸以荊州治中從事為黃權的參軍。
劉備以前在朝會上商議伐吳的事情,大臣基本沒有反對,諸葛亮作為謀士也沒有勸阻劉備,再加上劉備的舊部大部分是荊州派系,他們這些人當然想打回荊州,為了衡量荊州集團的利益,加上吳國奪取荊州之仇,劉備伐吳是勢在必行,三國演義里記載的這軍事行動是劉備一意孤行,但從歷史上看當時還是得到大部分手下默許或者支持的。
劉備奪荊州的優勢也不是沒有,劉備經營荊州多年,吳國荊州內部肯定有人會策反投奔劉備,加上帶的戰將謀士都是荊州人士,也算是本場作戰。只是可惜最後扎錯了營寨被陸遜一把火燒的幾萬大軍灰飛湮滅。
TAG:每天讀一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