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血管期刊大V發話:「兒童時期的不幸遭遇會影響成年後的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期刊大V發話:「兒童時期的不幸遭遇會影響成年後的心血管健康」!

我們不一定非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至少不能讓童年的不幸影響了他們一生的健康。

作者 佚名

來源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現在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寶貝,享受著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方面的愛護,用出生在蜜罐里來形容都不為過。快樂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童年卻有著各自的不幸。父母離異、軀體虐待、精神虐待甚至性侵等,來自各個方面的傷害,都會毀掉一個美好的童年。

最近,心血管的頂級期刊發文,呼籲關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遭受的不幸,因為這不但會在短期對孩子的軀體和精神造成強烈的應激,會影響到成年後的心血管健康(圖1)。

圖1: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不幸,會影響到成年後的心血管健康

我們不一定非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至少不能讓童年的不幸,影響了他們一生的健康。

1

哪些不幸會影響到成年後的心血管健康?

從發生的場所來說,不幸的事件可能發生在家庭內部,也可能發生在學校、社會(表1)。

表1:影響心血管健康的童年不良事件

家庭功能的缺失:父母吸毒、父母使用家庭暴力、父母坐牢、死亡或者離異,使孩子不能正常享受父母的照顧和關愛;

暴力:無論是孩子目擊使用暴力,還是成為暴力的受害者,甚至和同齡孩子一起約會、玩耍時遭受了他們的軀體和言語暴力;

虐待:包括精神的、軀體的虐待,甚至性侵;以及極度的經濟苦難、無家可歸、長期的歧視等,這些不良事件,均會對孩子的應激反應產生巨大的影響,不但表現為當時的行為、性格改變,也為將來的心血管健康埋下了巨大的伏筆。

當前校園霸凌兒童性侵受到廣泛的關注,這是這個社會的職責,作為一個家庭,我們希望自己的寶貝可以安全、獨立地融入這個社會,我們不希望不幸的事件過早干擾到他們,使他們童年遭受不幸,性格改變,由一個陽光的孩童,成為一個厭惡社會、甚至反社會的人,即使某些孩子內心隱忍,承受住了這些應激事件當時的衝擊,而遠期的心血管不良預後,也在所難免。

2

不良事件如何影響到成年後的心血管健康?

多項研究和薈萃分析均表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不良應激事件,可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率增高。也有研究指出,這些不良事件,除了影響上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外,還可直接增加冠心病、心梗的發生率,甚至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具體的機制可參見圖2)。

圖2: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不良事件導致心血管死亡率升高的機制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不良事件,會引起行為和習慣的改變,如日常活動、飲食、睡眠和吸煙等;也可引起激素、內分泌和炎癥狀態的改變,甚至有人因此而形成藥物濫用、吸毒及精神異常等。通過上面各個方面綜合作用,導致了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發病率增高,加快了動脈粥樣硬化、心律失常的發生和進展,最終導致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升高。

3

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說了這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我們能夠學習和做些什麼呢?

關於早期干預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不良應激事件的研究還比較少,但進行了不良事件識別、心理干預後,均收到了積極的效果,但評估干預措施的遠期療效尚需進一步研究。但無論從應對不良事件的短期影響,還是遠期的心血管健康,我們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拿校園霸凌來說,當孩子遭遇了這些問題是,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把這些認為是同齡人之間正常的交流,要好好和孩子溝通,及時與學校、雙方家長協商溝通,因為這種暴力,影響的不只是受霸凌者,失敗者同樣會受到不良的影響,不能因為孩子的無知,家長的「縱容」而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對於處於不幸當中的孩子,要充分發揮父母家庭關愛的作用,通過心理疏導、行為引導等綜合作用,讓他們從不幸的陰影當中走出來,把這種不幸的影響,降到最低。

當孩子長大的那一天,我們可以驕傲地和他們說,爸媽沒有讓你遭受這些不良事件,沒有讓你的健康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做父母最大的責任吧!

參考文獻:

1. Shakira F. Suglia, Karestan C. Koenen, Renée Boynton-Jarrett, et al.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adversity and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7;136:00–00. DOI: 10.1161 / CIR. 0000000000000536.

2. Shonkoff JP, Garner AS; Committee on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Child and Family Health; Committee on Early Childhood, Adoption, and Dependent Care; Section on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Th lifelong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toxic stress. Pediatrics. 2012;129:e232–e246. doi: 10.1542/peds.2011-2663.

3. Felitti VJ, Anda RF, Nordenberg D, Williamson DF, Spitz AM, Edwards V, Koss MP, Marks JS.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abuse and household dysfunction to many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adults: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Study. Am J Prev Med. 1998;14:245–258.

4. Cronholm PF, Forke CM, Wade R, Bair-Merritt MH, Davis M, Harkins-Schwarz M, Pachter LM, Fein JA.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expanding the concept of adversity. Am J Prev Med. 2015;49:354–361. doi: 10.1016/j.amepre.2015.02.001.

5. Takizawa R, Danese A, Maughan B, Arseneault L. Bullying victimization in childhood predicts inflammation and obesity at mid-life: a five-decade birth cohort study. Psychol Med. 2015;45:2705–2715. doi: 10.1017/ S003329171500065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血管垃圾不可怕,「血管清道夫」找到了!疏通血管,輕鬆降三高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