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宗薩仁波切:財富從來都不是問題,對財富的貪婪才是問題

宗薩仁波切:財富從來都不是問題,對財富的貪婪才是問題

宗薩仁波切:財富從來都不是問題,對財富的貪婪才是問題

問:為了修行,我們是否必須放棄生活中所有的享受?

答:首先,重要的是要真正知道,我們所說的「享受」是什麼意思。當我們說到享受,我們在享受的是什麼?是真正的享受嗎?例如,我們過去喜愛沙做的城堡、小玩具車、芭比娃娃,但或許如今不再喜愛了。所以我們曾經喜愛過現在不再喜愛的,現在也喜愛著一些過去未曾喜愛的;同樣,現在我們所喜愛的,或許將來不會再喜愛。

我們也不知道,現在所喜愛的將來是否會給自己帶來各種問題。比如,我們可能愛吃冰淇淋,但那對我們好嗎?我們可能愛吃油炸食品,但那會讓我們患上高血壓,進而縮短我們的壽命或者導致我們的死亡。

我們可能喜歡政治上的權力,但那可能把我們送進監獄,讓我們被判刑。所以,在回答「為了修行佛法,我們是否必須放棄享受」這個問題前,重要的是,先問一問「什麼是享受」?那些我們認為是享受的事物,它們真的是享受嗎?如果是的話,可持續多久?代價是什麼?這些是應該問自己的重要的問題。

經常,我們努力工作十一個月,然後去夏威夷休息一個月。目前的世界就是因我們的貪心而被設計成這樣。我們這麼努力地工作,以便可以過個開心的周末。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時,我們做的很多事真的很荒謬。

我們是否喜歡有一輛閃亮的車子,然後不斷地擔心它被撞到、擦到或者被偷掉?我們是否為了漂亮的外表,而去經受不吃飯以及鍛煉等等那些持續的苦楚?

另一方面,如果享受是擁有簡單的生活、健康的身體、足夠的食物、居所,或者一個伴侶,那麼佛教不是一定要你放棄那些。為了修行佛法,你不必放棄任何真正的享受。事實上,是精神之道讓你更加享受生活。它甚至教你如何莊重地、恰到好處地以及經濟地享受更多。

事實上,佛教不僅教你如何自己過得快樂,與此同時不給他人帶來傷害,甚至讓他人也能享受自己的生活。例如,布施是一個佛陀教授的、重點強調的方法,在中國也被普遍修持。在中國人們有著布施這樣一個好習慣。

如果你不是為了作秀或者攀比,而是出自真誠的善意贈予某人一塊錢,我們可能認為這會讓接受者開心。但是別忘了,作為贈予者,這多半會讓我們自己開心,因為能夠幫助別人、改變別人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如此奇妙的感受。你那一塊錢可能甚至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這讓贈予者多麼開心。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當你給予時,僅是那個給予的行動是否就會瞬間給你帶來快樂?當然,當你看到接受者的笑臉,你會有更多的快樂,因為當他們開心的時候,你會更加開心。

所以,如果從所有這些角度去思考,你會明白,佛教一點兒也不是一條要拋棄歡樂和享受的路徑。相反地,它真的是種讓自己過得快樂的聰明的方法。

所以作為一個佛陀的追隨者,並不是不能參加派對,也不一定必須吃廉價的、不好的食物。苦行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問:所以看電視、電影、讀小說是OK的嗎?還是說這樣是浪費時間?

答:如果你登記了參加閉關或者強化學習的課程,那麼是的,在此期間你可能不應該看電視或者讀小說。但總的說來,如果你剝奪了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權利,最終你可能會便秘——既是比喻也是字面意義那樣。所以我不強調放棄這些,除非你想要成為苦行僧,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能力這樣做。

佛陀告訴他的弟子們,佛法修行應該像是彈琴——弦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我見過以不沉迷娛樂為傲的人,他們充滿了傲慢與優越感;我也遇見過讓自己的生命在看電視和讀小說中消逝的人,但他們善良、慷慨,並且始終為沒有實修而感到愧疚。相較之下,我幾乎是更喜歡第二種人。

問:佛教如何看待世俗的成就?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或方式來對待財富?

答:問題並不在於財富或者世俗的成功本身,那些從來都不是問題,對財富和成功的貪婪與執著才是問題。如果你對財富和成功有很大執著,那麼不管擁有多少,你總會認為還不夠。執著的心識就是這樣運轉的。

所以,佛教並不把金錢、權力、職位、好車、勞力士手錶或者鑲金的牙齒看作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想把自己嘴裡二十八顆牙全鑲成金的,佛教也不反對。佛教反對的是對那些的執著。

也許有人追求世俗的成功是為了能夠幫助更多人,在這種情況下,獲得越多世俗的成功與收益越好。但是,這種情況下必須謹慎,因為世俗的成功和收益有時非常容易讓人沉醉。可能一開始你有著幫助人們的良好意願,結果卻漸漸沉迷於世俗成功的遊戲。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就不是你在控制世間的事,而是它們控制了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