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PK 何紹基」 臨漢隸
林散之先生曾系統臨摹漢碑。1985年,林散之先生在《自述》中寫道:「余初學書,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習。於漢師《禮器》、《張遷》、《孔宙》、《衡方》、《乙瑛》、《曹全》……」。通過後來陸續面世的出版物,我見到的約有林臨禮器、張遷、孔宙、乙瑛等四種。
林散之之前,何紹基也曾大規模臨摹漢碑,何的臨摹被稱譽為「何臨漢隸」,非常著名。
兩人的隸書藝術,可以說各有千秋,但是臨摹時的心態與方法大相徑庭。
林散之的臨摹追求毫髮不爽,努力深入到每一漢碑的細微幽邈之處,在用筆、結體、章法的每一細節上貼近對象,最終達到了神形兼備。
何紹基則正好相反,何所臨摹的大約九種漢碑幾乎像是同一漢碑。何紹基大約不會放棄神似的理想,而且可能以為自己已經達到了神似,但是其中的「神」不全是漢碑的「神」,而多半是他自己的「神」。
如果套用陸九淵的名言,「林臨」與「何臨」,可以說,一個是「我注六經」,一個是「六經注我」。
何紹基、林散之都是我極端推崇的人物,我認為他們分別是其所處時代最偉大的書法家。他們不同的臨摹方法,談不上優劣高下,各人盡可自便。但是對於初學者,我建議最好採納林散之的方法。林的方法,安全、可靠!何的方法,非天才與大才不能到。
林散之臨摹張遷碑
林散之臨摹禮器碑
林散之臨摹乙瑛碑
何紹基臨摹的衡方碑、魯峻碑、張遷碑
圖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 全|網|獨|家|
如是我聞/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衛衣
《泰山經石峪》,全稱《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又名《泰山佛說金剛經》,著名摩崖刻石,
刻於五岳獨尊的泰山南麓斗母宮東北一公里處的花崗岩溪床之上。
刻石南北長五十六米,東西寬三十六米,
約計兩千多平方米,是漢字刊刻面積最大的作品。
TAG:書藝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