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家講堂:傅抱石論國畫筆墨

名家講堂:傅抱石論國畫筆墨

胡笳十八拍

 古琴

李祥霆 

00:00/00:00

在客觀形體中,實際上並不存在「線」。「線」只是面與面的交界。人的頭髮,表面看是線,實際是縮小了的圓柱體。繪畫中的「線」是畫家主觀想像創造出來的。中國民族很早就創造性地運用線條來造型,如遠古的彩陶,晚周的帛畫、墓室壁畫和磚畫等。後來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發展成用彩色和水墨傷畫,但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描,在中國畫中一直沿用、發展、提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現代中國畫對線條的運用要求更高,通過毛筆的靈活運用,如中鋒、側鋒的變化,運筆的快慢、轉折、頓挫,壓筆力量的輕重以及墨的乾濕濃淡,巧妙生動地表現出繪畫對象的體積、空間、重量、質地、形狀、動態。

中國畫的獨特之處是對用筆用墨的要求極高,每幅畫的藝術情趣全靠筆墨來體現。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條,通過虛實、疏密、粗細、輕重、濃淡、長短等變化表現出筆墨形式的節奏、韻律感和筆墨情趣的藝術境界,作者的思想感悟能夠躍然紙上。中國畫的線條有別於其他畫種的線條,區別正在於此。中國畫的筆墨技巧需要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才能掌握。

中國繪畫從初始發展即與書法結緣。書畫同源之說起源很早,中國繪畫的用筆用墨均從書法中來,要求基本相同。中國書法的藝術形式是通過墨色輕重、筆劃粗細、轉折等來表現的。中國畫與書法相同,沿用了墨線造型,運用墨線的濃淡、粗細,用筆的輕重、轉折、頓挫等變化來塑造物體造型。後來逐漸發展,通過水墨變化來表現物象的向背、凹凸等形象的變化,同時又通過墨線的輕重、疏密變化來表現畫面的韻律和節奏,逐漸形成以墨的黑色為畫的基調。宋代以後,中國畫的水墨發展到極為成熟階段,墨色的變化就更豐富了,追求「質有而趨靈」的境界。畫家不僅用水墨去表現物象表面形象的變化,而且深入探索畫境寓意的刻畫,表現畫面的意境和形式上墨韻節奏的變化,創造了水墨寫意畫,使「墨分五色」的要求得到更好的發揮。

中國畫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的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這是歷代繪畫大師在師承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經過自身的創造經驗的積累而成的。「有規矩始成方圓」,用筆用墨就是中國的的規矩。這些看來簡單的道理,實踐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一條衣紋,一片花葉,一個山頭,要達到如意的墨色效果,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長期鍛煉,不段實踐,掌握用筆用墨的基礎功才能達到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傳神,達於心物交融、形神交互的境界。

用筆可分中鋒和側鋒。中鋒是指握筆與紙面成九十度直角運筆,筆尖在所畫線條的中央。側鋒則是手腕轉動使筆與紙面成一定傾斜度,即小於九十度直角,筆尖在所畫線條的一邊,根據繪畫所表現對象的不同要求,以不同的用筆去表現。中鋒所產生的線條圓渾厚重。由於運筆時快慢、轉折、頓挫和手的壓力大小,畫出的線條便產生各種變化。側鋒所產生的墨線粗獷毛糙,有時一邊光一邊毛,有著筆勢的飛白變化。書法宜用中鋒,繪畫則看需要,宜用中鋒則用中鋒,宜用側鋒則用側鋒。藝術的高低根據表現對象的藝術效果而定。中鋒、側鋒的不同用筆在中國畫中,本身並無高低之分。

用墨以用筆而定,是指用筆所產生墨的效果。用墨必須掌握干、濕、濃、淡、清的變化。從方法上說,用墨又有破墨、潑墨、積墨等多種方法。歸納起來,用墨的方法就是通過巧妙用筆的方法,使筆上的水分與墨相融合反映在紙上所得的視覺效果。墨色要求光輝耀目,變化細微,充分表現對象形神刻畫而又有形式上的筆墨情趣。

——節選自傅抱石《中國畫的特點》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傅抱石大師教你畫松樹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