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0年毛岸英返回家鄉,鄉親們稱他是太子榮歸故里,岸英急忙制止

1950年毛岸英返回家鄉,鄉親們稱他是太子榮歸故里,岸英急忙制止

楊開慧,是湖南長沙板倉人(現長沙縣開慧鎮),她是楊昌濟之女。1920年冬,楊開慧和毛主席結婚。1922年10月24日,兩人的兒子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

岸英8歲時,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開慧犧牲後,當地革命群眾冒著生命危險,連夜把烈士遺體運回板倉老家,葬在青松環繞的棉花坡上。主席從報紙上知道楊開慧遇難的消息時。提筆給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50年農曆四月初,在板倉人民分田地正忙的大喜之中,毛岸英帶著爸爸毛主席的囑託回到板倉老家。此時,他與板倉鄉親分別已有20年之久。

當時,主席交給兒子岸英三封信,兩項任務。三封信:一封是給楊開智;一封是給外婆的祝壽信;一封是給湖南省委第一副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王首道的。兩項任務:一是要他回鄉看望父老鄉親,問候鄉親們;二是告訴鄉親們,不久就要實行土地改革了。

回到了板倉小鎮,回到他童年時期小時候最熟悉的外婆家,他激動得留下了眼淚。鄉親們爭相擁到板倉老屋,看望毛岸英這位小老鄉:魁偉高大,舉手投足像爸爸;慈眉善目,一顰一笑像媽媽。

岸英向各位父老鄉親深深鞠躬致謝:我是板倉的外孫,睡板倉的搖籃,喝板倉的水長大,那是前世有緣,後世有福,全託了大家的福!

板倉老屋旁的棉花坡上長眠著楊開慧烈士,在棉花坡,在「毛母楊開慧墓」的石碑前,岸英這個一米八的大漢,撲的一聲跪在母親的墓前,泣不成聲地哭訴著:「兒回來為您掃墓……媽媽,兒子回來看你來了!……」

岸英掃墓回來,便要舅舅楊開智帶他到板倉的十幾家貧苦農民家裡,對那些曾經為安葬媽媽出過力的老人,他再三鞠躬致謝。

岸英回鄉第二天,「主席的兒子回鄉了!」消息傳開後,數千農民來到楊公廟,一來是看岸英,二來是要向岸英打聽土改的一些政策。楊公廟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這天,成了板倉少有的盛會的日子。

楊開智陪岸英站在戲台上,並介紹「岸英小時候在這座楊公廟小學讀過書,這次毛主席要他到板倉來看大家,跟板倉的老鄉們見見面」。

岸英忍住熱淚說:「父老鄉親們,20年前我三兄弟被迫離開板倉,今天,我回來了,20年里,我時時惦念著板倉,想念著埋在棉花坡的媽媽!也想念鄉親吶!」岸英又盡其所知,向鄉親們講解著土地改革的問題,滿腔熱情地回答著大家的提問……

父老鄉親們像當年盼毛主席一樣盼望岸英來,歡迎岸英。「好啊,太子回來嘍!」「嘿,太子榮歸故里啦!」「毛主席的大兒子岸英騎著高頭大馬回鄉啦!」

岸英聽到「太子榮歸故里」後大吃一驚,他連忙張開雙臂,急忙制止,他急切地大聲對鄉親們說:「鄉親們!要不得,要不得啊,千萬莫咯樣講,要是爸爸曉得了,會謾它(生氣)的呢!」他態度非常誠懇地對大家說:「就叫我岸英或岸英同志吧!阿公叔子們喊我小毛伢子也行!」

夜深人靜,剝了漆的辦公桌上,燃著一盞桐油燈。岸英坐在桌邊,熱情的鄉親們聚在那兒久久不散,聽他講外面的情況,向他述說家鄉的事情。直到午夜,陪同的人見太晚了,才說服了鄉親們回去睡覺,也讓岸英早些休息。

岸英在家鄉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前後花了6天時間。臨走前,他與黨支部的同志座談時,再三強調,在土改中要講政策,要依靠貧苦的農民,要團結中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論史 的精彩文章:

蔣經國臨終前哀嘆:我看錯人了!他所說的是誰?

TAG:大貓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