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身為清朝名臣大儒,為什麼會有「曾剃頭」的綽號?

曾國藩身為清朝名臣大儒,為什麼會有「曾剃頭」的綽號?

儘管曾國藩可以稱為清代歷史上有名的儒家思想家,但其愚忠於腐朽的清朝,甘當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幫凶和劊子手,還是給後人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

清朝曾國藩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曾任禮部侍郎。他為了挽救清王朝"百廢莫舉,千瘡並潰"的局面,編輯了所謂名臣大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反動經驗,宣揚要做清王朝的"忠臣烈士"。他標榜自己"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志"。曾國藩這番討好主子的表演,受到清王朝的垂青。

1852年,清政府任命他為湖南團練大臣,讓他組織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在他擬定的"鄉團章程"和"族團章程"中,明確規定團長、族長可以任意捉"匪」,施用「家刑」,直至「格殺務論」。他認為太平天國革命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清政府對人民太寬縱了,以致"三四十年應殺不殺之人充滿山谷,遂以釀成今日流寇之禍"。因此,他提倡"捕人要多,殺人要快」。曾國藩心狠手辣,殺人如麻,象剃頭一樣,人民對他恨之入骨,給他起了個綽號:「曾剃頭」。對此,他無恥地辨解說:「書生好殺,時勢使然耳」。因而,「身得殘忍嚴酷之名,亦不敢辭」。從以下史實中,不難看出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中,可謂罪行累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西征、北伐,威震全國。咸豐驚恐萬分,準備逃往熱河。曾國藩為報效主子的青睞,決心與太平天國干到底。他很快把隊伍擴編成一萬七千人的「湘軍」,後來這支地主武裝又發展到了十幾萬人。曾國藩通過家族、師生、親友以及同鄉關係,搜羅他所謂的忠勇之士擔任各級官長。他還用封建倫理關係和鄉土之情,籠絡了許多中小地主、富農及其知識分子,幫助清政府對付強大的太平軍。曾國藩打著保衛「聖道」的旗號,責罵太平軍不尊重關廟、岳廟、寺院、城隍社壇,還指責太平天國使「士不能誦孔子之經」,以此作為團結地主階級內部,煽動部分落後農民,反對太平軍的反動思想武器。

曾國藩成立的地主武裝

曾國藩的「湘軍」,是一支思想反動、組織嚴密、嗜殺成性、有一定戰鬥力的地主武裝。1854年,湘軍與太平軍交戰時,打了幾個勝仗,攻佔了岳州、武昌。他們每到一地,都把人民趕盡殺絕,使太平軍「行無民之境」,以便一舉消滅之。曾國藩極端殘忍,將被俘的太平軍挖目凌遲,叫兵勇生食其肉。湘軍兇惡殘暴,是早已腐朽的「八旗兵」和正在墮落的"綠營兵「所不能比擬的。

曾國藩用於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湘軍

曾國藩揚言,三年之內消滅太平軍。但事與願違,湘軍被英勇善戰的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岳州,二敗靖港(長沙附近),三敗湖口(江西),最後受困於南昌。逼得曾國藩三次投水自殺,經部下救護才未喪生。只是由於天京變亂,才使他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佔領了兩湖及江西大部。1860年8月,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來年又受命節制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其反動氣焰十分囂張。他集中兵力進攻天京的屏障——安慶,1861年9月,安慶失陷。1862年6月英王陳玉成不幸被俘,清軍統帥勝保一再誘降,陳玉成堅貞不屈,怒斥勝保:」大丈夫,死就死,你休要廢話!「勝保計窮,將他殺害。陳玉成英勇就義時,年僅二十六歲。陳玉成雖然犧牲了了,但他的革命業績卻一直為人們所傳頌。至今安徽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民歌:」我有英王為長城,哪怕胡人百萬兵;天朝有將如英王,窮人生活有保障。「

從以上陳述的事實已雄辯的證明,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所言不虛!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蜜蜂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的結局早在發動之前就已見分曉?

TAG:歷史小蜜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