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苦撐的「信仰」:馬來最後一頭雌性婆羅犀近況不佳

苦撐的「信仰」:馬來最後一頭雌性婆羅犀近況不佳

去年12月中旬,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雌性婆羅犀「信仰」的子宮內平滑肌瘤惡化,下體流血不止,科學家們遂開始了對它的搶救。一個月過去了,「信仰」依舊在苦苦掙扎。

婆羅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harrissoni)是蘇門答臘犀的亞種,生活在婆羅洲,是全世界最小的一類犀牛。2015年4月,馬來西亞官方宣布婆羅犀已野外滅絕。那時,人類已知僅剩的婆羅犀只有圈養的三頭,一雄兩雌。2017年初,其中一頭雌性因鱗狀細胞癌擴散無法治療,死於安樂。

一個月以來,病種的「信仰」的狀態有反覆。

據今日婆羅洲網(borneotoday.net)報道,去年12月底,經過幾天的搶救,「信仰」頑強的挺過了發病初期的糟糕狀態,開始重新吃東西了。連著幾天,它每天都吃下了好幾公斤的葉子。飼養員為了讓它舒服點,往它身上澆了好多泥漿。「信仰」就躺在泥殼當中打著吊針。

然而到了1月3日,今日婆羅洲網又發布了一些壞消息。幾天來,「信仰」的下體流了很多血,血中甚至帶著肉塊。科學家推測,它子宮內的腫瘤正在脫落(此處不放圖了,太血腥)。目前,針對「信仰」的子宮瘤最有效的治療辦法是手術,然而,並沒有哪個醫生有給這最後一頭雌性婆羅犀做手術的技術和膽量。

另一個問題是「信仰」的腳。婆羅犀日常在泥地中活動。但自從「信仰」病重以來,它一直生活在水泥籠舍當中,可能是因為缺乏爛泥的濕潤,這頭母犀牛皮膚狀態很差,腳上的角質蹄墊甚至脫落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飼養員一方面在給「信仰」上藥,一方面每天會給它澆兩袋爛泥,希望它能舒服一些。截止1月3日,腳墊的問題似乎好轉了,新的角質層已經硬化了。

那幾天也有好消息。「信仰」的食慾不錯,每天都會攝入其正常進食量(12-17kg)40%-50%的食物。

1月9日,星報(Star Online)報道,美洲、非洲、歐洲的專家同馬來西亞的保護者們協商之後,再次否決了手術的可能性。沙巴野生動物部主任奧古斯丁·圖加(Augustine Tuuga)表示,他們將嘗試用無創的方法減少「信仰」的出血。另外,一個月以來被獨自關在室內治療,可能影響了「信仰」的情緒。它現在每天會花半天的時間來睡覺。睡覺的時候,身邊的人們會往它身上澆爛泥,希望它能舒服一些。

目前,媒體對「信仰」的報道大致如此。婆羅洲的媒體行業不發達,加之保護區又不在大城市,因此信息並不多。

馬來西亞僅剩的2頭婆羅犀狀態都不好。這個亞種的真正希望,在印尼的東加里曼丹省野外的叢林中,那裡一直有婆羅犀依舊存在的證據,近幾年甚至還捕獲過一個個體。

無論如何,希望這個物種能夠長存下去。

花老師的人間觀察

NewMediaBusines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老師的人間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花老師的人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