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齊燕大戰之樂毅田單高手對決篇(五)

齊燕大戰之樂毅田單高手對決篇(五)

五、燕齊大戰烽火熄,是非成敗任評批

(一)田單能夠擔任即墨大夫的原因

首先,還是應該歸功于田單個人的能力。在臨淄逃亡(創造鐵皮車軸)案例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發現問題(能夠提前判斷車輛擁擠難過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用鐵皮包裹車軸)的能力。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優秀,是否具備這兩個能力應該是必要條件,所以,田單能夠贏得大家信任。

那麼,再有沒有別的因素?有!試想,在即墨城,田單是逃亡至此的外來戶,聲望也不是很大(僅有的知名度也就是比別人逃跑的更好更快),即墨城的原有百姓恐怕根本不知道田單是何人,那麼田單憑什麼能夠得到即墨上下的支持呢?第一個原因,此時即墨城擠滿了類似田單這樣逃亡到此的齊國人,尤其是臨淄來的,在此形成一股強大勢力。這股勢力應該也是後來抗擊燕軍的重要力量,足以抗衡即墨坐地戶的原有勢力,由於田單在逃亡過程中的出色表現,名聲大噪,自然就成為這部分人的代表。第二個原因,田單雖說是田氏王族宗室的遠支,但既無根基,又無聲望,可是,齊國高層貴族大都跑到了莒城,在即墨城,恐怕也找不到身份更高的王族成員了,田單在名義上畢竟還是個王室宗親,綜合考慮,此時此地,田單是最好的人選。

田單能夠固守即墨的原因

(二)田單能夠固守墨城的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

即墨見圖位於齊國東南邊境,距離燕國本土最遠,正所謂「強弩之末不可穿魯縞」。在燕軍的驅趕之下,沒有成為俘虜的齊國大小貴族,要麼跑到莒地,要麼跑到即墨,所以這兩個地方積累了齊國一定的戰鬥力。這樣,此消彼長,齊國殘餘勢力有一定能力與燕軍在即墨形成對恃。

第二,機遇。

在即墨大夫戰死,形勢危在旦夕的情況下,田單出現,挽救了即墨。

第三,正確的策略。

田單掌管即墨後,採取固守城池策略。當時,在野外列開陣勢捉對廝殺是戰爭的主要形式,即墨前任大夫就是出城戰死的,龜縮防守不為人們普遍接受。而田單智慧就在於此,不做無謂的犧牲,這是權變。此時,如果即墨城內的齊國殘餘力量與氣勢正盛的燕軍在野外廝殺,等待的就是滅亡,可是,在當時攻城戰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依靠堅固城牆進行防守,還是可以抗衡燕軍的。

(三)燕國貴族詆毀樂毅的原因

樂毅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股東的回報!這次進攻齊國的行動,在大獲全勝的情況下,燕國集團做為投資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沒有取得豐厚的回報,做為職業經理人的樂毅反而收益最大,這是讓股東不滿意的地方,也不符合客觀規律。

即使燕昭王高風亮節,不計較,那也不行,這不是燕王一人之事,而是舉國上下共同利益所在。所以,在燕軍控制齊國之後,不能讓樂毅全權負在齊國的所有事務,軍事權可以由樂毅主導,行政權則要由燕國王庭派人管理,各地治安權也要從軍隊分離出來,樂毅主要負責對齊國殘餘勢力的追繳和軍事威懾。這樣,責、權、利的關係理順清楚,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猜忌、糾葛。燕王沒有這樣做,一方面可能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在戰國列雄中,燕國最保守,保留較多傳統分封形式的政治體制,沒有經過魏國、秦國那樣中央集權化的政治改革,沒有管控新佔領土地的經驗。另一方面,能夠那麼順利佔領齊國,燕王可能也沒想到,燕國人也沒有做好準備。

(四)燕昭王、燕惠王父子與樂毅之間的錯愛錯殺

不管基於信任還是無奈,燕昭王給予樂毅最大的支持,但是,這一做法不論對燕昭王本人還是樂毅,都不是好的選擇。前面我們已經分析,燕國內部發生的糾紛,根本原因在於權責利劃分不清楚,做為投資者的燕國王室,做為職業經理人的樂毅,以及軍隊大小各級將領,都應該按級次合理的享有各自收益。任何一方過度佔有勝利成果,都會導致失衡、混亂。燕昭王封樂毅為齊王,不論真心還是假意,效果都不好。將攻齊的所有成果都歸樂毅所有,體現燕昭王的胸懷,但對出人出錢的燕國上下全體人民太不公平了,那就等著大家來反對你吧。同時,樂毅收到的是一個無法接受的禮物,也會既驚慌又不滿。

而燕惠王又走了另一個極端,徹底剝奪樂毅的全部權益,造成軍心不穩,人心思變,結果一敗塗地。

合理的做法是首先讓樂毅將治國方略向燕國朝廷闡述清楚,讓大家了解當前形勢;其次制定系統、詳盡、合理獎勵措施,各級將領按功勞大小封爵封土;最後,燕王向齊國被佔領土派駐行政管理人員,將行政權從軍權組織內分離出來,並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

也許有人會說,樂毅野心很大,想要自立為王,所以不會允許燕國中央政府派人管理。本文認為這不太可能,在秦以前,將領擁兵自立情況較少,通常人們思維里也很少有類似想法。因為,當時軍隊中高級將領很多都是貴族,他們在各自國內都有很多政治經濟利益,反叛就要喪失這些利益,所以,即使樂毅有心自立為王,也得不到太多擁護。而且在燕惠王剝奪樂毅權力之後,樂毅只是逃亡到趙國,並沒有做出任何損害燕國的事情,這說明兩任燕王在這一問題上都沒有正確認識。

歸結原因:燕國沒有順應歷史潮流,做好政治體制改革。而像秦、魏等國,明確權、責、利關係,合理分配勝利果實,隊伍才能團結有力!

(五)望諸君葉落歸根

樂毅回到趙國之後,燕惠王曾經找人給樂毅過話:我雖與你不睦,但我爸對你不薄,你這樣一走了之,是不是對不起我爸。

不知道樂毅聽到此話時有何表示,至少筆者的第一反應是:氣憤!你老子對我不錯,我就得任你宰割不成?即使燕昭王本人,也不能因為自己對樂毅有知遇之恩,就可以隨意對他。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樂毅犯錯,該撤該殺無話可說,沒錯,不管對其有恩沒恩,不能隨意待之。也許有人說這不符合忠義,比如,日本人推崇武士道精神,家臣要無條件為主人去死,所以日本人都有忠誠精神。本文對此看法表示充分懷疑,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交易,並不是什麼忠誠精神。本多平八郎忠勝是「德川四天王」之一,他的祖父和父親都為保護德川家康的先人獻出生命,忠勝本人則成為德川家康最信賴的家臣,跟隨德川家康平定日本,後來成為江戶時代最有權勢的大名。忠勝的父、祖為主人獻出生命,這不是沒有條件的,而是為子孫賺取更多的政治資本,德川家康必須要用信任、權力、財富去回報;如果他們的死,主人視為草芥,就不會再有忠勇之人輔佐他了,主人最終就會成為孤家寡人。只不過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交換方式,是日本戰國時代慘烈競爭關係的一種產物。

所以,燕惠王真的是蠻不講理。樂毅的回應很好,舉了伍子胥與夫差的例子,表達的意思就是:

我不會像伍子胥那樣死不瞑目,能避免災禍是我聰明;

不用拿你爸說事,我這樣做是報答他的最好方式,如果我被殺,你爸的名聲也不會太好;

不用擔心我找你麻煩,咱們和平相處最好。

燕惠王雖然無恥,但不是傻瓜,繼續善待樂毅兒子,讓他繼承樂毅的昌國君爵位,這樣,燕趙兩國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

樂毅最後死於趙國,謚號「望諸君」,也算是葉落歸根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辰四海歷史地理篇 的精彩文章:

傳統政治倫理與思想理念的最後捍衛者-宋國

TAG:北辰四海歷史地理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