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今社會,去哪裡找清歡?

如今社會,去哪裡找清歡?

記得讀過蘇軾的一首闕詞:

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清灘。

入淮清洛漸慢慢。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蘇軾於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作者和朋友到郊外去遊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淡茶,配著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筍等食用,然後自己讚歎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這裡,沒有山珍海味,沒有繁花似錦,只有簡單的野菜,疏影的淡茶,寂靜的山野,卻是人間有味的清歡。原來,清歡不是玉盤珍饈,不是八珍玉食,更不是來自華麗高堂,而是來於荒野,出於荒蕪。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真正的「寒門」,也唯有寒門,才真正有這清歡。我不由得想起,大道至簡的道理。大道往往來自平凡、來自簡單、來自平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物質條件的無求,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可是,如今的社會,去哪裡找清歡?

想散散步,可是所到之處人聲鼎沸,車聲轟鳴不停呼嘯而過,沒有一處純然安靜的地方。左看右看,不是高樓林立就是冰冷的混凝土,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公園,本以為森林公園,能獲得片刻的安寧和清凈,可是事與願違。那本屬於森林才有的清凈也全然消失了,森林不是樹木的森林,變成了人的森林,閑適、安靜、愜意被嘈雜、混亂、匆忙所替代;有時想去餐館裡想吃點清淡的小菜,也幾乎杳不可得,過多的醬油、過多的鹽、過多的味精已經成為了餐館不二的法寶。

有時,沒什麼事情,想跟朋友去啜一盞茶,飲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有了,朋友也有了,卻沒有合適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總是嘈雜。

城市裡沒有清歡了,那麼到農村去吧!到山裡去吧!但是,農村也失去了農村的面貌,農村也到處是鋼筋混凝土,一棟高過一棟,一層蓋過一層。小時候常常體會到的蛙聲鳥鳴,稻花低吟,泥土芬芳,全然被趕得遠遠的。

生在這個時代,為何「清歡」如此難覓。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鼻要清歡,找不到撲鼻清香;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要清歡,也唯有守在自己狹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

看看現代人的歡樂,不是燈紅酒綠,就是油煙爆起;常常是三五成群到黑天暗地的卡拉OK亂吼一氣,或者假裝清雅到鄉村夜店,胡亂搭建的土雞山莊豪飲一番......過著這些看似安逸的生活就以為是清歡,實在是玷污了清歡。

想起一次夜晚到公園裡去散步,本想去湖邊感受魚兒的歡快,涼風的清爽,殊不知走到湖邊,人如潮湧,比肩接踵,最讓我吃驚的是湖邊一處絕佳觀湖的地勢卻被各種餐館擠滿,老遠就聽到各種勸吃勸喝的生意,刺鼻的油煙撲面而來,夾雜著濃烈的酒氣,真叫人窒息。我不忍停留,實在是我想給湖裡的魚兒留一些空間,若不然,它們會窒息而亡的。

人多也罷了,畢竟,供人們遊玩的地方實在太少了。可是,為什麼本已經稀缺的一塊清凈之地,還要去摻雜銅臭的腐蝕味道呢?為什麼屬於公眾的安靜之所卻要成為某些人的中飽私囊的錢袋呢?

好不容易有一塊清凈之地,卻這樣被玷污了,這怎麼還會找到清歡呢?

這使我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一段:「復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還有《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就是陶淵明的清歡了。

如今的我們,又去哪裡找這清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TAG:蝸牛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