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程機械發展史——古代機械

工程機械發展史——古代機械

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

在網路科技日漸發展的今天

回顧一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珍貴寶藏

中國古代機械史(AncienthistoryofmachineryinChina)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動力的利用和機械結構的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許多專用機械的設計和應用,如指南車、地動儀和被中香爐中國古代機械史(AncienthistoryofmachineryinChina)

地動儀

據史書《五行志》記載,公元92年以後,幾乎連年發生地震,地震地區大至數十郡,地裂地陷,江河泛濫,房屋倒塌。張衡鑒於地震的頻繁,創造了候風地動儀,以測定地震的方位。候風有候氣的意思,古人以為地震是由地氣所吊起的,因而以此為名。地動儀由精銅鑄成,外形像一個大酒壺,中間的圓徑八尺,頂上有突出的子,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上粗下細的棍關)。儀體外部周圍鑄著八條龍,頭向下,尾朝上,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信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銜有一粒小銅珠。地上對準龍嘴處,蹲著八個銅蟾蜍,昂著頭,張著嘴。當某處發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觸動牙機,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巴,吐出銅珠,落到銅蟾蜍嘴裡,發出「噹啷」聲響,人們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地震。儀器製成不久便測出順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在隴西發生的地震,可見儀器靈敏度相當高。那次地震,朝野上下,頗為震動。但由於當時朝堂上讖諱迷信劫力很盛,張衡的這一重要發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候風地動儀也沒有被保存下來。

冶鐵水排

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利鼓風裝置。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爐子用好幾個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動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是南陽太守杜詩(?-38)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的。因為它「用力少,見功多」所以大家樂於使用。三國時期的韓暨把它推廣到了魏國官營冶煉作坊中,用水排代替過去的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風能力比較強,因此促進了冶鐵業的發展。水排在我國沿用了很長一個時期,直到本世紀七十年代,一些地方還在使用。  漢代的水排由同一時期的水碓和翻車結構推測,也是一種輪軸拉杆傳動裝置、我國古代水排構造的詳細技術最早見於元代的《王禎農書》,依水輪放置方式的差別,分為立輪式和卧輪式兩種。都是通過輪軸、拉杆及繩索把圓周運動變成直線往複運動的,以此達到起閉風扇和鼓風的目的。因為水輪轉動一次,風扇可以起閉多次,所以鼓風效能大大提高。

水碓

西漢末年出現了水碓,它是利用水力舂米的機械。水碓的動力機械是一個大的立式水輪,輪上裝有若干板葉,轉軸上裝有一些彼此錯開的撥板,撥板是用來撥動碓桿的。每個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桿的一端裝一塊圓錐形石頭。下面的石臼里放上準備加工的稻穀。流水衝擊水輪使它轉動,軸上的撥板臼撥動碓桿的梢,使碓頭一起一落地進行舂米。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可以設置水碓,還可根據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 的精彩文章:

瑞士軍A級機械錶,專屬中國男士的名表,實用還不貴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