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牧: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或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杜牧: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或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尋匠之美

《唐才子傳》

辛文房

牧美容姿,好歌舞,風情頗張,不能自遏。

歷代讀者談起杜牧,總免不了談談他的風流韻事,然後給他下個「風流貴公子」的斷語。

殊不知,他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里,有著多少無奈與自嘲;殊不知,風流貴公子杜牧,也曾是個心懷理想的少年。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杜牧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投胎小能手杜牧降生於長安城中心安仁坊的杜氏宅第中。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京兆杜氏是魏晉以來數百年之高門氏族。而杜牧的祖父杜佑,更是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的宰相,在憲宗一朝尤受榮寵。

杜佑生平勤勉好學,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公事之餘,歷時三十六年,撰成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政書《通典》,共二百卷。

杜牧從小就以祖父杜佑為偶像,立下經國治世之志。

生於這樣的書香門第、富貴人家,杜牧非常自豪。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中,他不誇耀萬貫家財,而以「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為榮。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

杜牧

某幼孤貧,安仁舊第置於開元末,

某有屋三十間而已。

去元和末,酬償息錢,

為他人有,因此移去。

八年中凡十徙其居,

奴婢寒餓,衰老者死,

少壯者當面逃去,不能呵制。

杜牧贏在了起跑線上,卻在中途掉了隊。十歲那年,祖父杜佑因病去世;十五歲那年,體弱多病的父親也撒手人寰。

杜牧的父親是杜佑的季子,生平沒做過大官,又早喪,因而所留遺產只有房屋三十間。

父親去世後,杜牧與弟弟賣屋償債,居無定所,八年中搬了十次家。又因年幼,不善管理家務,生計不裕,奴婢盡散。

幾十年後,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中,杜牧自述少年時代的境況,仍語帶慘然。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生計不裕,恐怕也比普通人家好很多。但少年大多敏感而脆弱,尤其杜牧這樣早慧。

他的心酸,不僅因為經濟的窘迫,更是因為在這變故中,所飽嘗的人間冷暖。

《感懷詩》

杜牧

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

請數系虜事,誰其為我聽?

……

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

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世事滄桑,但杜牧從未忘記過自己的理想。

他孜孜不怠,關心時事。寶曆年間,敬宗大起宮室,沉溺聲色,年僅二十三歲的杜牧作《阿房宮賦》,假借秦事以諷之,文辭優美,立意高遠,尤其結尾: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更是振聾發聵,給昏聵的晚唐統治者敲響一記警鐘。

此後,他又作《上昭義劉司徒書》規諷恃功抗命、反側叛亂的藩鎮;作《同州澄城縣戶工倉尉廳壁記》悲嘆法令隳弛、豪強擾民;作《感懷詩》感嘆邊防空虛、民生凋敝……

但此時,他只是一介平民,一腔熱血、滿懷抱負有誰聽?只能「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杜牧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金榜題名是所有考生的夢想。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東都洛陽春寒料峭的二月,天還沒亮,禮部貢院的東牆外已站滿了進士考生。

他們嘰嘰喳喳,交換著各種小道消息,忐忑地等待著放榜的那一刻。清晨,金榜終於張貼出來了。他們你爭我搶,焦急地在榜上尋找自己的名字。

及第者欣喜若狂,落榜者悻悻而歸。在一派悲喜狂亂中,杜牧長身玉立,靜靜看榜。

在唐代,進士考試不糊名,主考官錄取進士會參考考生的聲望才德,有名望的公卿賢達也可在考前公開推舉。

杜牧素來關心時事,論政談兵卓有見地。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有一次,太學博士吳武陵看到一些學生「揚眉扺掌」、情緒激昂地討論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來是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

他看過後,感嘆杜牧有「王佐之才」,於是向主考官禮部侍郎崔郾力薦,為杜牧爭取到了第五名。

在唐代貢舉諸科中,以進士科最受重視,也最難考取,因而有「五十少進士」之說。杜牧進士及第,年僅二十六歲。

金榜題名是實現政治抱負的敲門磚,杜牧意氣風發,寫了首《及第後寄長安故人》,報告喜訊。

《罪言》

杜牧

國家大事,牧不當官,

言之實有罪,故作《罪言》。

命運的殘忍在於,他總是給你一點希望,又旋即剝奪。

杜牧自小立下經國治世之志,生平自負有經緯才略,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後,他準備大展宏圖。

然而,在長安當了半年管理典籍的小官後,他就被派到了地方做幕僚。平日的工作主要是陪領導宴遊唱和,順帶著,處理點公文。

鬱郁不得志,杜牧仍放不下理想。大和八年(公元834年),河北三鎮桀驁,朝廷姑息,杜牧作《罪言》,陳述削平河北三鎮的策略。

《罪言》之後,又作《原十六衛》《戰論》《守論》三篇,皆結合時局,論唐代藩鎮問題及用兵方略,見解深刻,切中要害。

北宋司馬光修總結歷史經驗,供統治者借鑒的《資治通鑒》時,皆摘要採錄,可見其文章之價值。

杜牧心存一絲希望,或許,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有人會聽到他的聲音。然而,他雖有相才,卻生不逢時,宦官專權、朋黨紛爭,他的希望終究落空。

從二十六歲到三十七歲,杜牧輾轉江西、宣州、淮南做幕僚,一做就是十一年。

《遣懷》

杜牧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身為貴公子,素來言行疏曠、不拘小節,加之懷才不遇,常借酒澆愁,流連歌台舞榭。

野史筆記中,有關杜牧的風流韻事雖大多附會之言,不可憑信,但他風流放縱,唱和宴遊也是事實。

多年以後,他回顧這段幕僚生涯,寫道:

「某比於流輩,疏闊慵怠,不知趨向。唯好讀書,多忘;為文,格卑。十年為幕府吏,每促束於簿書宴遊間。」其間怏怏難平溢於言表。

幕僚生涯結束後,杜牧也曾當過幾年京官。但他為人「剛直有奇節」,且曾與「牛黨」首領牛僧孺走得很近,因而不得當政的「李黨」首領李德裕的歡心。

沒多久,他就被外放到偏遠的黃州當刺史,然後又遷池州與睦州,做了七年地方官。

四十六歲那年,杜牧在給吏部尚書高元裕的信中訴苦:

「三守僻左,七換星霜,拘攣莫伸,抑鬱誰訴?每遇時移節換,家遠身孤,弔影自傷,向隅獨泣。」他想回長安。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杜牧拜中書舍人。此時他疾病纏身,自知大限將至,便自撰墓志銘。

墓志銘中,他對揚州那段放浪形骸的歲月隻字不提。此後閉門在家,搜羅生平詩文,對火焚之,僅留下十之二三。

這年十一月,杜牧病卒於長安安仁坊宅中,時年五十歲。

《杜司勛》

李商隱

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杜牧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人評其詩風不似杜甫那樣沉鬱頓挫,卻多了李白的豪放洒脫。

其實,杜牧牢落不偶,外示曠達,內含憤慨,他的詩句里,大多隱藏著難言的悲哀。

他曾寫過一首《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的一生,便如那秋天的小扇、孤單的宮女,不合時宜,寂寞,寥落,失意。

同時代的文人中,李商隱與杜牧為窮途知己,同病相憐。

他最懂得杜牧放浪形骸下的憂傷與黯然,最懂得「贏得青樓薄倖名」里的自嘲與無奈,因而他感嘆,「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一千多年過去了,「風流貴公子」依然是杜牧最響亮的頭銜。

他若泉下有知,或許會無奈一笑吧,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或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閱讀與欣賞 賀知章《回鄉偶書》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