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4小時急行軍725千米佔領要塞,扼住美軍咽喉,如此神跡誰創造的

14小時急行軍725千米佔領要塞,扼住美軍咽喉,如此神跡誰創造的

史海拾記

【筆記君按: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不僅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的群眾性運動。這一場戰爭的硝煙雖然早已散盡,關於這場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不斷有新的史料做出判斷,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重新回到那激越的年代。】

美軍在第一次戰役失敗之後,開始研判中國軍隊入朝的規模,但由於彭德懷布下疑兵之計,一路丟棄無用的衣物或者壞的鍋碗瓢盆,讓美軍誤以為來的只是小股部隊,總數不會超過六七萬人,因此,朝鮮戰場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無比誇耀的在媒體上發布公告,希望在當年的聖誕節結束戰爭,打到鴨綠江邊,解放整個朝鮮。

就在麥克阿瑟發表《公報》的第二天,即11月25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了粉碎「聯合國軍」的總攻勢,發動了第二次戰役。此戰役分東、西兩線進行作戰,西線於25日、東線於27日先後發起反擊。這次戰役,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採取將敵人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術,再次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美國新聞界驚呼,稱這場戰役為「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究竟是怎麼個打法,我們不妨細細講一講。

11月25日黃昏,一輪圓月升上夜空。38軍、42軍和40軍乘敵立足未穩,首先對德川、寧遠地區的南朝鮮軍第7、第8師發起進攻。西線志願軍6個軍在200公里寬的戰線上同時對敵人發起進攻。

正面的志願軍部隊以夜間攻擊消滅了部分前沿之敵,與敵形成對峙。向敵右翼迂迴的38軍、42軍穿插部隊一夜之間將南朝鮮第2軍分割。次日白天,部隊利用敵我雙方插在一起,敵機難以分辨之機,向潰逃之敵猛打猛衝。當日19時,38軍將南朝鮮軍第7師5000餘人大部殲滅,42軍攻佔寧遠並殲滅南朝鮮軍第8師大部。27日早上的美國廣播驚呼:「大韓民國第2軍被殲滅,業已完全不復存在,戰場上再找不到該部隊的痕迹。」

德川、寧遠戰鬥勝利後,「志司」命令38軍、42軍向西線之敵進行雙層戰役迂迴。第一層,38軍以主力向院里、軍隅里方向進攻,並抽出一個師直插三所里,包抄美軍第9軍的退路;第二層,42軍向順川、肅川方向疾進,來它個「雙保險」式穿插合圍。

用兩個軍6個師的部隊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戰役迂迴,這在世界戰爭史上絕無僅有。如果這一戰略目的達到,美軍第八集團軍主力將被完全合圍!

三所里是朝鮮北方的一個小村莊,它南臨大同江,北靠大山,村西是一條連接平壤與價川的公路,是西線「聯合國軍」逃跑的一道「閘門」。當晚,38軍113師抄小路向三所里疾進,天明後進入敵方縱深距三所里十多公里的松洞地區。這時敵人派出偵察機進行低空偵察,形勢對我軍極為不利。因為長龍般的行軍隊伍走在路上,如果隱蔽,怕不能按時到達三所里;如果正常行軍,勢必招來敵機的轟炸。

面對戰場多變的形勢,113師副師長劉海清忽然閃出個念頭,他想,我們身上有偽裝,敵機來了,一看有偽裝,就知道是志願軍(因為敵人不防空,也不用偽裝)。他說:「兵不厭詐,我們不如乾脆去掉偽裝,大搖大擺地走,沒有偽裝,敵機可能會以為我們是敗退下來的南朝鮮部隊。」果然不出所料,敵機一看下面的隊伍不但不四散躲避,有的人還「友好」地揮手致意,於是便按「南朝鮮軍」對待,掉轉機頭飛走了。

彭德懷在「志司」作戰室內焦急地走動著,他已經3天3夜沒合過眼了。他焦急地等待著113師的消息,因為「志司」與113師的電台失去了聯絡。「志司」指揮部的人都急得心如火燎,彭總一直問:「這個113師怎麼搞的,跑到哪兒去了?」

28日早晨8時,113師經14小時強行軍700多公里,到達了平壤至價川公路的交叉點三所里,切斷了美軍第9軍由軍隅里經三所里向順川逃跑的退路。

美軍的無線電偵聽和測向技術很先進,只要我軍電台一出現信號,極容易被敵偵聽台抓住並查明電台位置。113師為了防止敵人偵聽,導致整個穿插行動前功盡棄,一路上關閉了電台,實施了無線電靜默。113師到達指定位置後,立即接通了軍、志願軍總部的電台,報務主任張浦呼叫:「我部已經先敵到達三所里!我部請示任務!」

「志司」指揮部里一直在尋找113師電台信號的報務員突然大叫一聲:「通了!」疲憊不堪的彭德懷驚喜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總算出來了,總算到了!」

鄧華說:「14小時用雙腳邊打仗邊行軍725公里,那還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這是奇蹟、神跡!」彭德懷如釋重負,他給38軍下達了一道嚴厲的命令:「給我像鋼釘一樣釘在那裡!」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