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運輸機首次集體亮相 運-20、運-9編隊通過

國產運輸機首次集體亮相 運-20、運-9編隊通過

國產中型運輸機群沿著預定航線,飛越南海上一座座美麗的島礁。劉應華攝

鯤鵬展翅,扶搖萬里。

朱日和沙場點兵,一架運-20和兩架運-9組成的楔形編隊,米秒不差地飛過檢閱台上空,這是國產運輸機編隊首次集體亮相。

這支編隊來自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作為一支在改革強軍中迅速成長起來的部隊,該師裝備多型國產運輸機,形成了高中低空、重中輕型運輸機搭配的遠程投送梯隊。

展開該師2017年的航線圖,從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從遠海島礁到沙漠戈壁,勾勒出的正是我空軍戰略投送能力的成長軌跡。師長杜寶林作為運-20的首飛機長,他告訴記者:「強化備戰打仗的鮮明導向,全面提高新時代打贏能力,我們要在高邊疆、遠邊疆、新邊疆的制勝空間練硬自己的翅膀」!

勝敵者,心先勝之。飛越高山大海,錘鍊的不僅是鋼鐵翅膀,更是強大內心

在航空領域,把海拔1500米以上的機場稱為「高原機場」,海拔2438米以上的機場稱為「高高原機場」。能否征服「高高原機場」,是衡量航空實力的一項「硬指標」。能執行高高原飛行的機長,對民航公司來說,可謂「千金難求」。

2017年夏天,該師黨委提出:國產某型運輸機要「上山」!一時間,全師上下深受震動:這一機型,受飛機性能限制,高原飛行風險極大。

「上山」是塊「硬骨頭」。然而,作為戍守空天的戰略投送力量,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們專門成立任務組,多次到「高高原機場」實地核算,梳理出驗證試飛的20多個課題,制定試飛計劃,一項一項逐步解決。

2017年10月中旬,該型飛機從西南腹地某機場出發,飛越綿延的高山,在某高原機場成功降落。隨後,又在半個月內,先後從兩個不同方向挺進高原,填補了該型運輸機訓練的多項空白。

收穫的不僅是技術和經驗,更是信心。飛行員鄭奎亮感慨地說:「裝備有潛力可挖掘,我們也有潛力可以挖掘,不僅技術要升級,自信也要升級!」

「現在講求『邊界』飛行,不僅要突破技術上的『邊界』,更要突破心理上的『邊界』。」師政委仇超對此深有同感:「克服依賴心理、等靠思想,真正把自己擺進去、靠上去的時候,就會激發出極大的潛力。」

初秋,該師某團直升機編隊,拂曉從高原某機場起飛,黃昏抵達戈壁某機場,機動千餘公里,起降4個機場,翻越雪山、穿行山谷、飛過沙漠,大強度長航程的訓練,有效錘鍊了部隊全天候全疆域作戰能力。

多機型上高原、常態化上高原、多樣化任務上高原,該師在高原投送能力上年年有提升,一批「身價千金」的高高原機長脫穎而出。

翻開該師的2017年度工作情況,最醒目的兩個字是「首次」。這不是集中在單一機型,而是多個機型;不是在一個地域,而是在多個地域;不是集中在飛行領域,而是涵蓋飛行和保障多個領域。

這一次次突破,刷新的不僅是紀錄,更是觀念。正是在一次次「首次」中,理念實現了「迭代」。

「哪壺不開找哪壺,哪壺不開提哪壺,哪壺不開燒哪壺。」師參謀長李成民打了個形象的比方,擰螺絲要擰在「吃力」部,抓戰鬥力要抓在「關鍵點」。

只有勇敢地飛出去,才能發現不一樣的天空。就在採訪之時,這個師的飛行員駕機從西南腹地出發,遠程奔襲,奔赴祖國的南海。從拂曉起飛,至日暮返航,其間執行了低空掠海飛行、模擬空投等任務,又在強軍的答卷上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從「能飛」到「能戰」,從「能戰」到「能勝」,找准戰場「角色」,方能唱好大戲

幾年前,一次「敗仗」給該師官兵上了生動的一課——

戈壁大漠,多名優秀機長領銜的運輸機梯隊奔赴指定作戰地域。正準備實施空投時,機載電子設備瞬間「失靈」……原來,演習導演組在空投地域釋放了強電磁干擾。

戰場不會萬里晴空!這一戰讓該師官兵靜下心來深入思考,運輸航空兵不是單純的「運輸隊」,而是執行任務的「戰鬥隊」。

從「能飛」到「能戰」有多遠?該師的訓練悄然而變:在惡劣環境中飛,在低能見度、大側風、雨雪冰凍天氣等複雜條件下,展開最低起降標準訓練;在逼真戰場中練,設置空地火力威脅、複雜電磁干擾、陌生空域航路等實戰環境,低空編隊、自衛干擾、精準抵達……

談起戰略投送的話題,飛行員們的眼界更寬廣。從近幾場戰爭來看,每一次都有空中戰略投送力量的身影,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中有99%的人員是通過空中輸送。某團團長滕輝說:「學習戰爭,我們必須樹立起支撐戰局的『槓桿』意識!」

思維轉變,就要敢於走進舞台中心。他們常態化組織新機與多型運輸機、直升機同場組訓,通過空中立體部署、編隊跟進集結、聯合機動協同,讓新機加速融入新體系。今年以來,他們多次與空降兵聯合訓練高原傘降,主動協調電抗、地導部隊輔助設置複雜電磁環境和火力威脅戰場環境,以提高運輸機自衛生存能力。

一次拉動至今為官兵們津津樂道。那是一次「未知時間、未知地域、未知任務」的拉動。盛夏的傍晚,戰鬥警報突然拉響,分處兩地的兩支運輸機分隊同時接令,奔赴陌生機場運送戰鬥人員。機群在奔赴途中,先後遇到大風、大雨,降落前又突遇沙塵暴、雷電等極端危險天氣,部隊持續戰鬥,在規定的時間內圓滿完成戰鬥兵員的投送任務。

「世界一流」,不僅要掛在牆上、寫在方案中,更要落實在戰位上

飛行員們還講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上級原準備將一次出國飛行任務交給該師。然而,在技戰術考核中順利過關的他們,卻因英語水平限制,與任務失之交臂。

英語水平不高,折射的卻是國際視野的缺乏。習主席強調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那什麼是世界一流?該師官兵說,「世界一流」,不僅是理論概念,更是實力指標;不僅要掛在牆上、寫在方案中,更要落實在戰位上。

該師的師徽,是由經線和緯線勾勒出的一隻「鯤鵬」。師領導介紹,這條「緯線」就是世界空軍的標準,這條「經線」就是未來空軍的標準。建立一流戰略投送力量,首先要有全球的視野,不應畫地為牢,而要把優秀的、先進的經驗和做法都學過來。

今年,該師實施「兩雙」即「雙機長、雙語言」培養機制,雙機長就是能夠駕駛運-20和國產中型運輸機,雙語言就是「英漢雙語訓練」。他們堅持每周組織1-2個場次全程使用英語指揮引導,並專門研發英語學習記憶輔助軟體。記者發現,飛行員們學英語的熱情高漲,口袋裡揣著英語對話卡,飛行大隊LED顯示屏滾動播出航空英語知識點。

運-20於2016年7月首裝部隊,列裝後一周就實現了首飛。一年過去,「鯤鵬」完成了高原飛行、跨區機動等課目,參加了聯合作戰訓練。

運-20飛行員馮瑋告訴記者:「回首這一年多的工作,我們要建成戰略投送力量,首先要確立一流的標準。」

一個小細節彰顯著標準的力量。運-20剛接裝時飛機的儀錶都是公里、米、秒等公制單位。飛行員們主動向工廠提出,增加英尺等英制單位。這一小小的改動,背後卻是執行境外飛行的考量。出國執行任務時,需要在公英制不同區域反覆穿越,飛行需要換算成海里、英尺單位。現在運-20飛機的航電系統都已更改為公英「雙制」單位,兩者同時顯示。

「鯤鵬」列裝後,像這樣的「升級」還有很多,飛行員們結合實戰訓練與戰機進行深度磨合,他們一隻眼盯著小小的駕駛艙,另一隻眼早已望向了舷窗外的萬里長空。

版式設計:梁 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英雄本色2018》今公映 「三兄弟」私下最義氣舉動是什麼?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