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瘋狂的區塊鏈: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瘋狂的區塊鏈: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DeepTech ( ID : mit-tr )

文 / 陳慧玲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過去我們說MobileFirst,然後是AI First,接下來會是Blockchain First嗎?

從去年以來的區塊鏈熱潮,搞得風風火火、盛極難繼,正如 DT 君同事說的:我爸鐵定不知道區塊鏈,但他鐵定知道比特幣。從比特幣、以太幣到瑞波幣,當然還有各式各樣通過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發行的不同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或稱為 AltCoin 等等。

短短几行字,就有 6 個在過去 3 年內從無到有的新名詞,而這一切大家都認為是由區塊鏈技術發展出的產物。但事實上,大家如果有注意到,最近有越來越多所謂的「非區塊鏈」加密貨幣或者是技術出現,但大部分人都還是習慣將這些歸類到區塊鏈裡面去。因為,這些加密貨幣或者是技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通過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 的方式處理交易/交換驗證。

英文里有一句話說:「We are on the same page」,基本上準確的解釋了分散式帳本的意義,也就是不論交易/交換頻率多大、交易/交換的流程多長。基本上,在每一次交易交換時,雙方各持一份的帳本上的東西永遠都是一樣的,記錄是不能被篡改的,而且這中間,沒有其它力量的介入,在每一次交易交換的世界裡,帳本上都只有彼此。

也就是基於這一點,許多對於所謂「區塊鏈」的定義想像就出來了,高度加密、安全性、去中心化的不受干預等等。但這兩年有一個有趣的事發生了,就是所謂加密貨幣或者稱為 Altcoin 等,這些貨幣的出現,其實只是方便交易交換,所以許多在這圈子裡的人稱這個東西為 Token、也就是代幣/輔幣的意思,有了這個代幣,你可以在比特幣、以太坊或其它生態閉環圈內去進行交易交換,就跟貨幣一開始出現的時候意義是一樣的。

這些貨幣卻開始逐漸偏離交易交換工具的初衷,而成為投資的標的於是有了我們看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出現,看到了比特幣狂飆、以太幣的瘋漲驟降、瑞波幣的腰斬等等。就有長期研究信息創新科技的學者在接受 DT 君專訪時表示,這些貨幣的狂飆大漲,背後其實代表了一個警訊,就是這些原本被創造出來要創造價值的工具,因為沒有找到實際的應用場景,所以就沒有辦法創造出真正的價值。

所以,這就像是熱錢一樣四處亂竄,再加上根據簡單經濟學的供需原理,大漲大跌都是意料之內的事,但這也代表著,原本被認為是將會改許多既有體系的技術,已經走上了以泡沫化去泡沫的命運。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或許是對這一波瘋狂飆漲之後結局最恰當的形容,但這結局不是誰賺誰賠,而是在被統稱為「區塊鏈」的這一系列技術中,到底誰是騙子?又會是誰先竄出頭來,成為新一個時代的霸主?

Sirin Labs 1.57 億美元 ICO,不是要做一部區塊鏈手機而已

近期,DT 君注意到一家以色列公司 Sirin Labs,這公司之所以會被注意,是因為他們通過 ICO 發行 Sirin 拿到了 1.57 億美元的資金,並開始將此次 ICO 所發行的代幣 SRN Token 在多個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

一開始,DT 君的確被這個 1.57 億美元的數字所迷惑了,但深入研究之後發現,這公司簡直就是最近區塊鏈熱潮中最好的一個範本。因為,Sirin Lab 幾乎是集過去所有區塊鏈火起來之後的技術與概念之大成,從分散式帳本、IOTA、以太坊等技術,到工具型的 ICO、Token,再到創造生態系統的 FINNEY 智能手機、FINNEY PC、DAPP、SDK 等等,這公司做的東西真的夠全。

圖丨Sirin Labs 公司的 FINNEY 智能手機

對於區塊鏈興起,會不會創造出下一個 BAT?DT 君與同事們有過一些討論,但這些討論有趣的點在於,大家都只說了區塊鏈的一部分,單點看起來,似乎不足以顛覆 BAT 這樣的巨頭。但鑽研區塊鏈技術多年、近兩年也積極投入 IOTA 技術在物聯網應用發展的 BiiLab 創始人朱宜振用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創造閉環效應,是區塊鏈相關技術成功導入應用創造真正價值的關鍵」。

圖丨BiiLab 創始人朱宜振

朱宜振認為,所謂的閉環效應,就是所有的價值交換都在一個閉環中完成,而最後開創這個閉環的人,還可以讓價值回到自己身上,繼續把這個閉環擴大,像是微信生態圈就是如此,微信錢包裡面的錢基本上只進不出,你可以用微信錢包裡面的錢在微信的生態圈中買到你需要的貨品服務等等,你幾乎不用離開這個閉環。

而回頭看 Sirin Labs 所提出的 FINNEY ICO 計劃,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部手機、一台 PC,但 Sirin Lab 想做的卻是第一個真正的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精神的生態閉環,即使這個想法在現在看起來遙不可及。

首先,大部分報道都沒有寫清楚的是,FINNEY 計劃 ICO 所發行的 Token 到底要拿來做什麼?是可以買手機?買 PC? 還是將來可以用來在 Sirin Labs 所開發的 DAPP 交易使用?但不論可以做什麼,1.57 億美元的 ICO 金額所代表的是,將來在這個閉環中,至少會有 1.57 億美元價值可以交換流動,也就是這個「經濟體」——它的 GDP 至少就是 1.57 億美元。

另一個 FINNEY 計劃沒有講清楚的是,這個計劃所發行的 SRN Token 數量會不會增加?會如何增加?通過新的 ICO 活動發行的 SRN Token,會以什麼作為增加發行的標準?

而有一個有趣的點,也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Sirin Labs 並沒有打算自己做手機或者 PC,他們會開放整套方案,包括手機、PC 的設計套件,再加上其自行開發的 Sirin OS 給所謂的 OEM 品牌廠商。也就是說,如果有品牌手機廠、PC 廠認同這個方案,就可以基於這個套件解決方案開發 FENNY 智能手機與 PC。

這聽起來有沒有很像是 Android Phone 和 Chromebook 的概念其實就是一樣的想法,只是 Google 想要藉此拓展搜索廣告業務,但 Sirin Labs 要做的是擴大 Sirin 閉環生態的事情,但至於 Sirin Lab 怎麼賺錢?除了銷售整套解決方案的收入,Sirin Lab 倒是還沒有進一步揭露後續的計劃,因為要從 DAPP 上面賺錢,看來不太容易,也違背去中心化的技術信仰想法。但就 DT 君看來,Sirin Lab 看起來是融合了既有 Google 或者其他人的概念,以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出這一套看起來有理,但還需要時間驗證的商業模式。

因為就有手機廠商表示,以全球智能手機年銷售量約在 15 億部上下來看,Sirin Labs 估的 1,000 萬部手機銷售量僅約 6%,其實說少也不少,但這難度在於,這 1,000 萬部手機不是只集中在單一區域,而可能是散布在全球不同地區,要靠 App 應用來形成生態閉環、進而成為一個可以獨立運行的經濟體,這就很有難度,因為不同地區的用戶對 App 的習慣需求都不同,這是一個很簡單規模化的問題。

所以,從這裡來看,1,000 萬部手機其實遠遠不及能形成閉環生態規模的水準,如果以 FENNY 手機強調加密功能的利基性來看,或許可以對比當年的黑莓機的例子,但黑莓機在最高點的市佔率高達近 20%,這也創造了 830 億元的高市值。

以此來看,Sirin Labs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鎖定那些以區塊鏈貨幣交易需求為主的用戶,他們所購買的東西,就只能用區塊鏈貨幣可以交易購買,這其中牽涉到的有身份保密等等需求問題,就不是一般消費者的需求所在。

區塊鏈技術也是回魂神丹,讓過去死掉的應用再復活

這一波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掩蓋在比特幣等等加密貨幣狂飆之下的,是讓許多過去已經幾乎死掉的應用又有了再復活的機會。舉個例子來看,號稱是中國第一家推出智能無線 Wi-Fi 路由器的極路由,近來就發表了一款新產品極 X,極路由創辦人王楚雲說,區塊鏈技術應用最直觀的就是可以為用戶創造收益。

事實上,這也是幾年前國內吹起一股智能路由器流量挖礦變現風的概念。簡單講,就是把你閑置沒用的網路流量當成公眾熱點分享給鄰近需要網路的人,當時幾乎所有國內大廠都曾加入這股熱潮,強調的買一台智能路由器可以為你創造每個月動輒數百、甚至上千的被動收入。但這個看似完美的商業模式最後並沒有成型,這其中當然包括電信運營商的顧慮干預,但最主要的還是安全與利潤分配問題無法解決。

但通過區塊鏈技術,過去的那些難題看來都可以迎刃而解,而更讓王楚雲等人興奮的是,眼下正火的區塊鏈還能為自家公司產品做最好的營銷,而投資人一聽到有區塊鏈技術在裡面,也會跟著興奮,就算投資人不興奮也沒關係,通過 ICO 工具,照樣能夠一邊圈錢融資一邊銷售產品,左手拿右手賺,這生意不但不虧,而且很有搞頭。

朱宜振就認為,區塊鏈技術對於這些商業模式最大的幫助,在於證明經濟誘因的可行性,特別是在所謂的資源分享型的商業模式中,過去都還是要靠一個中心清算機制來處理,但在區塊鏈技術導入之後,這些原本繁複的交易都會被簡化,而且清楚明白,不用擔心其中有什麼貓膩。

區塊鏈技術不是什麼都可以用,人有人用,物有物用

在既有外界所熟悉的區塊鏈技術中,其實大部分都是被人所知所用,因為,這些技術原本就是適合給人用的技術,不見得那麼強調交易的速度,每十分鐘產生一個區塊看起來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不過,另一個被稱為區塊鏈技術 3.0 的 IOTA(區塊鏈 1.0 是比特幣、區塊鏈 2.0 是以太坊),則就是那個沒有區塊的區塊鏈技術。

身為德國 IOTA 協會在亞洲區的合作夥伴,朱宜振認為,下一波區塊鏈的熱點將會是 IOTA但發展的勢頭將會與目前完全不同,包括來自大型公司的加入、應用場景的明確、交易交換機制的建立等等,因為相較於比特幣或以太坊是針對人所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在交易交換的速度、或者是規模化擴充的能力上都明顯較低,IOTA 則是用在物與物的交換流程機制,這其中牽涉到的可能是一天 50 萬億次交換需求,這就絕不是既有所謂區塊鏈技術所能負載的數量。

以全球物聯網規模來看,有一個預測是到 2020 年全球會有 500 億個物聯網設備存在於環境中,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在先前更曾提出一個大膽的數字是在 2030 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將會達到 1 萬億的龐大規模。

朱宜振認為,以一天 50 萬億次的交易交換連線規模來看,如果每一個物聯設備都要如目前互聯網技術架構一樣,先連回中心再進行連接傳輸,那肯定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 DDoS 攻擊,也就是以大量網路連線請求阻斷癱瘓網路的狀況,而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有了 IOTA 的出現,通過去中心化、分散式帳本的概念,提供一個全新的物聯網連網傳輸架構。

以目前積极參加 IOTA 基金會的國際大廠來看,不論是大眾汽車、博世(Bosch)、富士通(Fujitsu) 都十分積極。其中,博世更在 2017 年 11 月大量買進了一批 IOTA Token,被認為其將在 2018 年在車聯網、工業 4.0 等領域積極導入 IOTA 相關技術應用

整體來看,看似是同一個概念的區塊鏈,其實已然在過去幾年衍生出多樣化的技術與應用可能性這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加密貨幣、ICO 等等,其實都是工具,區塊鏈所代表的精神更像是一種對於去中心化、分散式帳本的信仰,這也是為何目前區塊鏈圈為何能夠吸引那麼多人注意的原因,每一種虛擬貨幣、每一項 ICO 背後,除了投資需求外,還有許多是基於對這個技術未來發展可能性的信仰認同。

這東西聽起來很虛,但說實在話,從移動互聯網、AI、到現在的區塊鏈,不都是先有了一個相信未來改變可能性的信仰,有了一群鐵杆粉絲之後,才更進一步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嗎?

當然,在此之前,亂象仍然可能難免,但正如 DT 君所說的,潮水來的時候,大家就開心的玩耍吧,潮水退的時候,就知道誰沒穿褲子了。在區塊鏈熱頭上,該圈錢的圈錢,然後真的要開始思考應用場景的商用可能,否則這褲子一直都沒穿上,也是挺尷尬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降速門後庫克親自表態:下個版本iOS將內置CPU保護開關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