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御制詩中的君王觀
康熙和乾隆不僅是大清王朝兩位傑出的君主,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應被列入最優秀的帝王之中。康乾盛世,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最後一個高峰,並且一度成為亞洲頭等強盛之國。為了把大清帝國治理好,他們嘔心瀝血,即使是在避暑山莊遊玩觀景時,也常常牽掛著國家政事。他們寫下的山莊詩詞,許多篇章是借景抒懷,表達了治國安民思想。因此,透過避暑山莊御制詩,可以多側面地了解康熙和乾隆的君王觀及其作為。
一.勵精圖治,勤於政事
如作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芝徑雲堤》中:
雖無峻宇有雲樓,登臨不解幾重愁。
連岩絕澗四時景,憐我晚年宵旰憂。
若使扶養留精力,同心治理再精求。
氣和重農紫宸志,烽火不煙億萬秋。
意為:避暑山莊雖然沒有崇宏的建築,卻也有高樓,然而登樓遠眺,未能消除自己重重憂慮。這裡的峻岭深澗與四時美景,見我這個老人宵衣旰食憂國憂民的樣子,似乎產生了憐惜之情。如果能藉助於這裡的山川美景,使自己的身心經過修養,精力更加充沛的話,定要認真選賢任能,並與他們同心同德把國家治理得好上加好。我的志趣和願望,是注重發展農業,熄滅烽煙戰火,使大清江山千秋萬代,永遠安定太平。
《芝徑雲堤》既表現了康熙的政治抱負,也透露出他為國家而憂慮的心情。而深得祖父厚愛的乾隆,在康熙巡幸塞外時,曾被安排在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居住。康熙常在此讀書或處理政務,乾隆曾有幸從旁隨侍。在祖父影響下,乾隆也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他在《勤政殿》詩中寫道:
不息自強勵勤政,永欽家法詠卷阿。
意為:要以古訓「君子以自強不息」勉勵自己,辛勞勤謹地處理政事;永遠敬仰並遵循皇祖皇考的告誡,不追求個人的歡娛,時刻想著舉賢任能把國家治理好。
又如乾隆的《風泉清聽》:
江海他時赴,雲霞此處生。
當年川上意,仰識在民情。
意為:乾隆從眼前的泉水,生髮出蒸騰的雲霞,想像著此處泉水他時也必將流入江海,進而聯想起孔子在岸邊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乾隆領會了孔子話中的含義,深感時光是寶貴的,並表示自己要充分利用時間,夜以繼日地考察民情,把國家治理好。
二.尊孔崇儒,齊家治國
康熙和乾隆都尊崇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為了緩和滿漢民族矛盾,其二是儒家思想適合於大清統治的需要。康熙從治理國家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極其濃厚的興趣攻讀儒家經典,並從中探尋治國之道。如《鏡水雲岑》:
沈吟力盡難得,懸象俯察仰參。
至理莫求別枝,經書自有包函。
意為:面對變化多端的大自然,只是沉思或吟詠品味,難以領悟大自然的奧妙。上天所垂示的天文、地理等各種現象,只有進行實際的仰觀俯察,才能悟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要想求得最正確的道理,不必尋找其它門路。只要認真攻讀經書即可得到,因為聖人早已對天文、地理進行過觀察與思考,並記載於經書之中了。
康熙不僅刻苦攻讀儒家經典,而且還以儒學治國。「孝悌」是儒家倫理道德中的重要內容。康熙不僅在民眾中推行「孝悌」之道,而且自己也身體力行,孝以事親。比如《松鶴清越》:
壽比青松願,千齡葉不凋。
銅龍鶴髮健,喜動四時調。
康熙以青松為比喻,祝願母親健康長壽。當年,到塞外巡幸,康熙總是尊奉其母孝康皇太后同來避暑山莊,住在松鶴清越。這組建築,是康熙專為母親建造的。此處香草遍地,環境極其優美。康熙以「松鶴清越」命名,既反映了這裡松濤鶴鳴之聲清脆激揚,又取松鶴長壽吉祥之意,表達自己希望母親因四時調和而身心健康,從而透露出他對母親誠摯的感情與衷心的祝願。
乾隆從幼年時代開始,就熟讀《詩》、《書》,比較系統地接受了儒家學說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乾隆效法其祖父,認真學習儒家學說,經常省身思過,努力提高政治與道德修養。如乾隆曾在《萬壑松風》中寫道:
蒼翠郁氤氳,岩端細徑分。
四時無改色,眾木有超群。
蓋影晴仍暗,濤聲靜不紛。
髫年讀書處,終是愧尊聞。
鬱郁蒼蒼的古松,一年四季從不改變顏色,松濤聲使這裡顯得更為寧靜。清幽的自然環境,適合讀書與思考問題。乾隆坐在萬壑松風殿宇中,不由想起少年時代在此讀書的情景。「終是愧尊聞」,是緬懷祖父對自己的教導,並自謙地說自己在管理國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高,辜負了祖父的期望,因而感到非常慚愧。實際上,乾隆因為崇拜康熙,總是以祖父為榜樣自強不息,並精心料理國家大事,在保守承平大業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三.重農務本,關心民生
康熙皇帝一直很關注農業生產,他深知發展經濟,改善財政收入,及至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均離不開農業。關於這一點,在避暑山莊御制詩中也多有體現,如《芝徑雲堤》中「氣和重農紫宸志」,表明自己的志趣和願望是重視農業。又如康熙的《煙波致爽》:
土厚登雙谷,泉甘剖翠瓜。
古人戍武備,今卒斷鳴笳。
生理農商事,聚民至萬家。
詩中所描繪的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瓜果甘甜的美好圖景,既是在讚頌避暑山莊,又含有康熙發展農業、繁榮經濟的理想成份。
康熙關心民生,實行「仁政」,能體察勞動者的處境,儘可能地創造讓人民能夠生活下去的條件,在康熙的《延薰山館》:
夏木殷殷蓋溽暑,炎風款款守峰銜。
山中無物能解慍,獨有清涼免脫衫。
康熙既讚美山莊的氣候,同時也表達了他的政治情懷。「山中無物能解慍,」表面上是說清涼之氣,能消除酷暑的煩悶,實際上是詩人藉助於自然現象,表露自己願為民眾解除煩惱的情思。
乾隆的重農務本思想,在避暑山莊御制詩《綺望樓》中有所體現:
埤堄岑樓聳翠林,每因眺遠一登臨。
萬家煙火隨民便,聖度原如天地心。
登上綺望樓,乾隆聯想起祖父的楹聯:「萬家煙火隨民便,千百山田待歲豐」並以「聖度原如天地心」歌頌康熙的用心和天地一樣關心民生,從而表達自己非常讚賞在塞外墾荒耕種的舉措。
內容來源《避暑山莊御制風景詩鑒賞》作者 樊淑媛 段鍾嶸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