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教授:Hp根除治療焦點問題之我見
我國人口眾多,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及再感染率均較高。而Hp又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消化性潰瘍發病中起主要作用,和胃癌也有一定的關係。
為了幫助臨床醫生合理處理Hp感染,為了對Hp再感染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消化界聯合深圳中核海得威策划了一期Hp專題學術採訪。下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的陸紅教授對於Hp根除治療焦點問題的一些看法!
消化界記者:很多研究顯示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研究證實,家庭成員共查共治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那麼,臨床上是否推薦進行以家庭為單位的共查共治?為什麼?
陸紅教授:Hp是一種特異性定植於胃上皮的病原微生物,其定植可引起胃黏膜持續炎症反應,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疾病的發生。Hp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家庭聚集性一般是指家庭中的成人通過口-口途經傳染給家庭中的一個或者數個兒童,因為僅兒童是易感人群,而成人之間一般是不傳染的。因此,我們並不強調所有的家庭成員,不分青紅皂白即刻進行Hp根除治療,而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依據治療指征決定是否進行治療。
(1)中國人的傳統進餐方式及文化習慣,並不一定導致Hp感染
中國人的傳統進餐方式,大家圍著一張桌子一起吃飯,又喜歡互相夾菜,確實是一種高危因素,但並不一定會被感染。一般來說,僅兒童是易感人群,而成人不是,也就是說,這種用餐方式的傳播對象主要為兒童。成人不易被感染,治療成功後也不易再感染。
(2)家庭成員之間共查共治不能一刀切
Hp感染與胃炎、消化道潰瘍之間符合科赫法則,是一種傳染病,具有傳播途徑,可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以及醫源性途徑進行傳播,導致易感人群(兒童)感染。我們需要根據其傳播方式及特點進行相應防治,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共查共治不能一刀切。
當家庭成員為兒童時
處於幼年時期的兒童,一方面有再感染的可能,另一方面根除治療相對困難,且抗生素的長期應用反而對兒童產生不良影響,故而,過分強調根除治療顯然不可能也不現實。一般建議14歲以下的兒童不接受Hp根除治療。
當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時
老年人並不適合無原則的進行檢測或者藥物治療,而應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先進行胃鏡檢查,排除胃部器質性病變的基礎上,評估他們有沒有抗衡因素,再決定是否進行治療。而且老年人,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常年服用多種藥物。抗Hp治療雖為短期治療,但也難免多種藥物相互作用出現問題。
綜上,家庭成員可以接受Hp根除治療,但應符合Hp篩查和治療的指征。僅僅從減少感染源、預防胃癌這點來說,我們應盡量保護兒童,切斷傳染源,在沒有抗衡因素基礎上,對無癥狀對象進行治療是利大於弊的。
消化界記者:在進行大規模人群Hp干預時,如何選擇檢測方法?尿素呼氣試驗是否可認為是非侵入性診斷Hp感染的「金標準」?
陸紅教授:大規模人群Hp干預,我們首先要明確我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檢測Hp,那麼,毫無疑問,尿素呼氣試驗是準確有效的。但是對於大規模人群進行Hp干預,我們的目的通常不單單只是為了檢測Hp,而應是篩查早癌,預防早癌,這時就不能完全依賴尿素呼氣試驗了。
我們的建議是:
(1)如果篩查對象為35歲以下青年人群,可以進行Hp的「test and treat」策略,不進行胃鏡及其他檢查,直接通過呼氣試驗或者糞便抗原試驗檢測Hp陽性與否,然後決定是否進行針對性治療。
(2)如果篩查對象為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群,或者有報警癥狀(如不明原因消瘦、消化道出血、黑便、吞咽困難、吞咽疼痛、持續的嘔吐、黃疸以及上腹部包塊等),或者有胃癌家族遺傳病史,通常都要考慮器質性疾病可能,應該對此類人群進行包括胃鏡檢查、病理學診斷在內的詳細檢查,同時通過呼氣試驗或者尿素酶方法檢測Hp。這樣既不會漏診胃癌,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篩查早癌,預防早癌。
單從檢測Hp角度來說,尿素呼氣試驗能夠克服細菌在胃內的灶性分布,具有高度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在非侵入性診斷手段中,堪稱為「金標準」。
消化界記者:有研究提出,口腔Hp會增加Hp再感染率,對口腔進行潔治再清除口腔內Hp,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對此,您怎麼看?是否有必要在臨床廣泛推廣?
陸紅教授:Hp可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至人群,所以,口腔內確實可能存在Hp。那麼,口腔內的Hp是否有必要進行潔治再清除呢?我認為,單單從感染或者預防再感染角度來說,單純採取口腔預防的措施,是沒有必要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口腔內的Hp與食道、小腸內的Hp性質一樣,但是口腔黏膜與胃黏膜不一樣。Hp特異性的定植於胃上皮,而在口腔、食管及大腸小腸中卻只是路過,不會定植。
(2)抗生素聯合治療方案治療Hp感染是一個全身作用的過程,口服抗生素聯合治療方案治療Hp,對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均有一定作用,即使只有少量的Hp在口腔過路,也會被抗生素所殺滅。所以,單獨給予口腔Hp治療沒有必要,反而會增加患者負擔。
再次感謝陸紅教授在百忙中接受消化界的專訪。
專家名片
陸紅,女,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長,衛生部消化內科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1992年7月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系(獲學士學位),2003年6月獲博士學位。曾在在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從事細菌遺傳學博士後研究。長期從事幽門螺桿菌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關注消化界,天天都精彩!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