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這8句話記好了

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這8句話記好了

1. 要想健康,就別圖一時痛快:吃得痛快、喝得痛快、吸得痛快。

生活中有些痛快還是需要節制的。「生病起於過用」,對於健康更是如此。

· 吃得痛快: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可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過多。這些東西附著沉積在血管上,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栓子掉落更是危險;

· 喝得痛快:飲酒過多,血管容易失去彈性、變硬,出現高血壓。猛烈飲酒還可能引發主動脈夾層,一旦破裂,性命堪憂;

· 吸得痛快:血管外科有句行話:「要麼戒煙,要麼截肢,您只能選一樣」。這不是危言聳聽。大量統計學數據表明,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人有長期吸煙的習慣。①


2. 如果改不掉壞毛病,就一定要培養好習慣。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遺傳與生活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對身體而言,抽煙、大量飲酒、營養過剩、肥胖少動等都是壞毛病,可有些壞毛病因為職業的關係很難改掉,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改不掉壞毛病,就一定要培養好習慣,那就是運動健身,當然也需要藥物治療。這就是醫學上說的,治療「三高」,飲食控制、運動、用藥同等重要。


3. 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業。

近年來,慢病癒加年輕化,肥胖更是成為眾多慢性疾病的主要誘因。很多人笑稱,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業!

一個人一輩子的生活習慣,其實早在七歲左右就已經形成了,基本上這輩子改變不會太大,除非你生活在一個極為特殊的背景之中,比如說突然你得了急性胰腺炎,大夫跟你說再吃肉就有生命危險了,這個時候才能不嗜吃了。

因此,一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基礎體重大,開始減重速度就很快,或者日常飲食攝入能量極高,其改變飲食習慣後,減肥的速度也會變快。減肥這件事,千萬不能和別人比,要給自己設立一個個性化的減重目標。③


4. 欲要長生,腸中長清;欲要不死,腸無渣滓。

我國古代的養生學家很早就認識到:欲得長生,腸中長清。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物(排出體外即成為糞便),這些廢物如滯留在人體內,輕則使人感到腹部脹滿,不思飲食,造成人體營養不良,出現頭暈、乏力、失眠、精神不振等不良癥狀;

重則它們會惡化為「危險分子」,進入血液,周遊全身,危害人體內的組織器官,使人的各個系統發生病變,並引起機能衰退,使人提前衰老。只要經常「打掃」腸道衛生,驅除這些「危險分子」,保持腸道清潔通暢,就有助健康長壽。④


5. 快是魔鬼。

老人的健康是「慢」出來的。老人長壽要做到幾個慢,比如:

· 喝水慢一點:喝水太快,水分快速進入血液,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的人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

· 吃飯慢一點: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會增加胃負擔。要細嚼慢咽,一口飯最好咀嚼25~50次,幫助消化;

· 起床慢一點:清晨容易發生腦血管意外,有心臟病、高血壓的老人晨醒後不要急著起床,先躺半分鐘,伸伸懶腰。⑤


6. 不作死就不會死,不生氣就不生病。

生氣所導致的疾病,到底發病率有多高呢?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表示,90%的疾病都和精神壓力有關。所以說,病由心起,魔由心生。不生氣就不會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會死。

任何一種情緒,都會導致細胞、內臟、血管、內分泌、免疫機能等人體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女性特殊的生理時期,生氣、憤怒、驚嚇等情緒過激,都可能會導致不良後果。⑥

7. 進補就像是給花澆水。

「冬三月者為封藏」,正是養精蓄銳的進補時節。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之子施小墨比喻說「進補像給花澆水施肥」,不僅花不同法不同,而且事實上也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進補。

經常有人說自己總是疲乏無力,希望吃點補藥,但檢查後發現舌頭比較厚,並不是虛,而是一個實證,濕氣太大。施小墨說,「就像一輛車跑不快,不是因為沒有油,車不好,而是因為馬路堵塞,不論是好車壞車都堵在那兒,跑不起來。身體的陽氣也是如此,經絡被濕氣、寒濕堵塞了,應該清利濕熱,把通路打通,而不是一個補的問題,認為肌體無力就是虛需要補這觀念是錯誤的」。⑦


8. 盲目養生等於養病。

俗話說得好,養生以不傷為本。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盲目養生等於養病。有的中年人關注養生,但方法錯誤,比如他們去吃大量補藥,導致氣血不流通,還有人吃補藥吃出了癌症。其實人到中年,不應該吃補藥而應該多吃素,因為肉食會給人身體帶來過多負擔,對氣血有傷害。

有些老年人覺得自己缺營養,吃很多肉蛋奶,消化負擔很重;還有的吃太多水果,水果屬於生冷,對老人身體傷害大。適當的調和飲食才能防患於未然,凡是飲食無論四季都應時常溫暖脾胃。⑧


本文參考資料: ①2016-03-04健康時報《血管專家的健康忠告》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②2016-09-09健康時報《醫生的朋友這樣降壓》(天津市泰達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李青)、③2017-04-07健康時報《減肥,醫生最有發言權!》(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陳偉)、④家庭醫藥《欲得長生腸中長清》(黃象謙)、⑤2017-04-18健康時報《健康是「慢」出來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急診辦公室朱鑫璞)、⑥《不生氣就不生病》(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著)、⑦2014-12-08健康時報《不是沒勁就要補》、⑧《別把養生變成養病》(第二炮兵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志紅著)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王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時報社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時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