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讀書時間:魯迅的光芒

原創讀書時間:魯迅的光芒

成長

太歌

胡彥斌

00:00/04:14

魯迅是全世界的。

他的一生無法用言語盡訴,就算是單論他的文字,也盡可立個「魯學」,盡著百千人不斷地琢磨,其實,現在也確實有了,而且絕不止百千人,也不限是文字,魯迅美術學院就是其一吧!雖然不是魯迅的本行,但是魯迅確曾在三味書屋描繪過幾回《蕩寇志》的。其實,這都是我們對先生的尊重和紀念。

魯迅如海外的海明威一樣,是世界文學史上不可缺少的。我這麼說,是因為在單從文學史上而言,魯迅是和海明威都在當時的文學風習俗的改變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海明威在當時歐洲的文學「繁複風」中,倡導文字精練,直白。就像他的《老人與海》一樣,筆下風格簡潔,以至於達到任何人都無法改動裡面的一個字。魯迅亦然,當時清末,八股文還在中國的教育中大行其道,如同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一般,搖其身而忘其累的沒落古風。其時,魯迅則寫出了近現代史上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並極力倡導白話文。可以說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是近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然而,魯迅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當時社會的黑暗中,為沒落的中國點起一盞光明的火把,發出來別人不敢發的聲音。就像魯迅在《故鄉》里說: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就像世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路。魯迅無論是文學小說,還是評論時事,或是改編的傳說,甚或童年回憶,都帶著對世道冷峻的揭露和批判。面對著這樣一個落後愚昧的中國,魯迅的筆就像刀槍一樣,不斷地想要割斷民眾那根麻木的神經。在口誅筆伐中,揭露黑暗社會的醜惡,激勵起民眾的熱血肝膽,讓當時的醜陋當權者,冷汗涔涔。讀魯迅的文章,恰如讀駱賓王的《討武氏檄》,陳琳的《討曹操檄文》一般,針砭時弊,一針見血,嘻笑怒罵,讀完讓人拍案而起,慨然而嘆。

魯迅的一生足跡遍布在他的文字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中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父親的病》中,魯迅對中醫的厭惡,也許那時便種下學醫救國的理念,才有了後來留學日本仙台。聰慧的魯迅遇到《藤野先生》的敬業,卻在一次電影中,眼看著麻木地國人為日本人殺害自己的同胞歡呼,再看看周圍圍著辮子,卻只知同類相惡的同學,悲憤之心使他頓悟,再高明的醫學也拯救不了國人的愚昧和國家的黑暗。

在魯迅的一篇前言中,已經38歲,幾經波折的魯迅略顯頹廢之時,錢玄同的來訪燃起魯迅的文學烈火,於是就有了《狂人日記》。從此,魯迅找到了一條救國之路,就是當一個鐵骨錚錚的諫言者。魯迅的一生在他的文字中執著前行,筆耕不輟。他的文章將他對人,對事的感觸信筆所至,毫不掩藏。

他的率真直性,嫉惡如仇,分毫不讓更是表現在他的雜文中,筆者尤喜魯迅先生和梁實秋的八年論戰的一些文章。魯迅的駁斥文章短小,幽默辛辣,趣味十足。連梁實秋都不禁贊他文字老練,語言辛辣。以前一直以為兩人之戰,便如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一般,慢慢才了解到兩人的恩怨,其實不過是對學術、觀念上不同罷了,這個梁實秋在晚年也親證了此說。值得稱道的是,那次魯梁之戰,餘波未盡,也同樣影響了後現代的文學觀。

余自認才薄,卻深受魯迅先生影響,文仿語態,論仿辛辣,人仿剛正不阿。如今,《魯迅全集》的來到,不僅喜出望外,平鋪紙墨,凈手觀瞻先生文字,受先生光芒之普照,心生敬意,不亦快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生歌唱 的精彩文章:

原創讀書時間:邁過去,迎接五彩斑斕的新世界

TAG:為生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