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將台之唐朝詩人之悲催的詩人李商隱

點將台之唐朝詩人之悲催的詩人李商隱

人可以憑後天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地位,改變自己的收入,但終究有一些東西比如說時代卻不是那麼容易能被人改變的。曾經開放的盛唐造就了太多的赫赫有名的詩人。但李商隱到底是晚生了些年,並沒有逢上那個年代,撞上的也只是一個因安史之亂而病入膏肓的垂暮晚唐。

晚唐時期的天下,雖然在名義上還是那個李家的,但事實上這些個姓李的皇帝都不過是一些被權臣門操縱著的提線木偶,而至於官場則更像是牛方與李方,紅方與黑方,或明目張胆或暗自較勁,比誰的人在朝里更多,誰更有發言權與決定權的口水角斗場一樣,不變的是兩方各自的核心領導,那些擁有絕對財富,絕對大權的人物,而每天都在變換的,則是那些有些權利但權利還不夠大的中下層官員們,和那些剛剛進入仕途還沒有什麼實質全力和人脈的新官們。

從入朝為官的第一天起,李商隱這枚新棋子就一直是牛派和李派努力爭取的對象之一。今天牛派來人了,提著刀子要他跟著牛派,他迫於威脅答應了;明天李派來人了,比牛派更兇狠,他便只能乖乖地又跟著李派走了。這變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典型例子。

話說李商隱在朝為官,一直是在跟著形勢走,從來就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觀點。這是個在為官,怕都會有些憋屈,更別說是他這樣一個通曉各朝歷史典故的奔向有番大作為的詩才呢。哎,這也就難怪,他為官時常常會一個人大晚上的跑到如今的西安曲江池,望著那一輪殘月和一湖死水發獃,嘆息了,並寫下一首叫《暮秋獨游曲江》的詩了,詩中曰: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枯。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生不逢時,一個人又能怎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歷史事 的精彩文章:

孔子的思想能不能完全代表儒家文化呢?

TAG:世紀歷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