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當年為何要定都長安?

劉邦當年為何要定都長安?

最初,劉邦定都洛陽。

之所以要把都城定在洛陽,主要考慮的是周。夏以後,至劉邦建國,唯有周有八百多年的壽路,所以劉邦想要效仿周,定都洛陽。再者,劉邦的臣子,多數都是東邊的人,洛陽離故鄉近,所以都想讓劉邦定都洛陽。

但婁敬和張良兩人,不贊成定都洛陽。

婁敬主動找到劉邦,跟劉邦說,周積德行善十餘世,方有天下。周靠仁義得天下,靠仁義治理天下。

但您劉邦起與微細,早年名不顯於當世,世莫得聞名。及至暴秦行將就木,您提三尺劍,在沛縣率三千兵卒,一路過關斬將,殺入關中,之後被王漢中,又靠武力定三秦,跟項羽在滎陽大決戰,大戰七十餘次,小戰四十餘次。

天下凶凶苦戰數歲,百姓因為您劉邦與項羽爭天下而肝腦塗地,無數家庭中的父親和兒子相繼死在戰場,暴屍荒野。現在,無數的家庭因為失去親人而傷心痛哭,無數的傷病者起不來床。眼下的這種情況,怎麼能和周相比呢?

再者說,周的後期,天下分裂,周管不了。周的如此結局,長命八百歲又有什麼意義呢?周在後期,之所以管不了天下,並不是因為周的德行不行了,而是因為洛陽既不足以自保,又不足以制衡天下。

在否定了洛陽之後,婁敬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建議劉邦定都關中。

婁敬說,在地理上,關中被山帶河,易守難攻,非常堅固。不但如此,關中沃野千里,能產很多糧,可以養很多人,即便天下有誰叛亂,在關中可以迅速徵兵去征討,關中的糧草又充足,耗都能把叛軍耗死。

劉邦覺得婁敬說的有道理,所以問臣子的意見,劉邦的臣子多是東部人,不願意去關中,所以都爭先恐後地說定都洛陽好。

讀《劉敬叔孫通列傳》時,讀到這一段,我總是恍惚間有種錯覺,歷史是驚人地相似,當年有人勸說項羽稱王關中,項羽說要衣錦還鄉,如今有人勸說劉邦定都關中,劉邦的臣子卻想離故鄉近一點。可悲的鄉愿啊。

好在劉邦有個很重要的謀臣叫張良,張良跟婁敬持同樣的意見,但比婁敬說的更透徹一些。

張良說,洛陽雖然也有險可守,但是小險。洛陽的土地不夠肥沃,養活不了多少人,定都洛陽必將導致都城貧窮。關中的險,是大險,易守;關中還能以漕運與天下連通,如果有人叛變,就順流而下,擊敗叛軍,如果沒人造反,還能運糧補給關中或由關中補給天下。

在劉邦由沛公之位登上皇帝之位的過程中,張良出過很多次計策,幾乎每一次,都是正確的計策,所以劉邦憑藉經驗都知道,張良這次的意見,又是正確的。所以自然會不顧大臣的意見,為了漢家江山永固著想,定都關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眼車界 的精彩文章:

TAG:洞眼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