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敢樹敵卻處處是敵的北宋之謎

不敢樹敵卻處處是敵的北宋之謎

「他們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大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物——棉、絲和皮毛。他們無需從別處購買一文錢的東西。」

這是英國人赫德《中國見聞錄》里的記述。如果不加上時間背景,讀者的眼前定會由此出現一幅繁榮大國的美麗畫卷,而實際上,那是一個悲慘世界——他所說的,是行將就木的晚清。

一百年前,國盡可欺的清國咽下最後一口氣,然而,即便是臨死之前,它在攜「中華之物力」上,仍還留有「餘地」。清在入土的1911年,其經濟總量仍保持在世界三甲行列。換句話說,它不是窮死的,而是病死的。

富甲世界卻國盡可欺,腰纏萬貫而不堪一擊——此乃中原經濟大國的常態。

提及富甲世界的中原大國,首先還輪不到百年前的清,而要更遠追溯到千年之前的宋。

以下數據屢見今日網路報端:宋朝經濟最頂盛的時候佔世界經濟總量百分之八十。中國以不足世界15%的人口,創造了80%的經濟奇蹟。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總人口不下200萬。

這些數據,不知是否得到世界學界公認。如果上述經濟總量記錄屬實的話,哪怕是一半屬實,那麼這個中原國家亦配得上「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稱號。而關於中國的東京(開封)曾是世界最大城市這一說,鄰國日本倒提供了考證。日本首都原為京都,江戶時代遷都江戶,並將江戶更名為「東京」,這多少算是艷羨宋都的「東京情結」,此情結亦可佐證中國開封乃中世紀「世界都城」也。

一個JDP上億兩的經濟大國,對於周遭JDP數十萬兩的「野蠻部落」而言,簡直是「天上人間」。按理說,這樣的經濟文化大國,應該超越大唐,引得「八方來賀」。

然而,宋中國的「國際地位」卻是一塌糊塗——不是「八方來賀」,而是「八國來攻」。「經濟大國」被三個「敵國」包圍——西党項,北契丹,東女真。這三國,比起宋來,很窮甚至很小,但卻敢主動攻宋。

世所共知,北宋奉行「金錢外交」,是中原王朝中「最不敢樹敵的朝代」,這樣到處送禮的經濟大國為什麼換不來「朋友遍天下」、反倒四面楚歌呢?

許多史學愛好者都認為,北宋不敢樹敵卻四處是敵的原因,是經濟發達而軍事削弱,是「崇文抑武」的國策削弱了軍隊戰鬥力,而「崇文抑武」的實質是什麼?很多人沒有深究。

其實,一個國家軍隊戰鬥力如何,不是由軍隊的人數武器決定,而是由功能決定的。「崇文抑武」的實質是「重安內輕攘外」,以嚇唬百姓、「安內」為主功能的軍隊,怎麼會是專打硬仗的虎狼之師的對手?

宋朝皇帝是怎麼應對侵略者的?他們有自己的小九九——花小錢辦大事,用金錢換和平。對「弟弟」契丹,在取得勝勢的情況下,宋真宗還痛快地答應每年給10萬兩歲幣銀,就是因為10萬兩歲幣銀甚至占不到北宋年財政收入的1%,的確是個「小意思」。

然而,一味算經濟賬的宋皇們留下一個致命遺患——精神虛弱。經濟損失不大,精神損失不小。他們的金錢外交等於向周邊鄰國發出「精神示弱」信號——不管誰來打我,無論你輸我贏,最後都是我掏錢「交朋友」。如此,對周邊國家而言,攻宋是個光賺不賠的買賣,何樂不為?

因為只算經濟賬不算精神賬,所以兩宋中國出現了民族精神的斷層,秦漢以降「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原生態漢魂消亡,乃至雖然到處送錢,但還是在周邊小國面前都抬不起頭。

自宋起,「國富民弱不禁打」成為外敵的「中國印象記」,也成為他們一再喜歡對中國下手的主要原因。後來,一衣帶水的日本崛起後,雖然也攻過俄國,但最喜歡的還是頻繁拿中國「開刀」。為什麼?就因為中國是個體弱多病的富農,對外送款大手大腳不差錢。日俄戰爭,日本雖然打贏了,但從物質財富上,沒佔到什麼大便宜。所以,日本一再對中國發動戰爭,從對清國發動甲午戰爭,到對中華民國發動全面戰爭,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戰勝中國,一舉成為「世界暴發戶」。

讀者在線 野史趣聞 野史趣聞txt 中國野史趣聞 野史趣聞 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訪秘記 的精彩文章:

雍正新政清朝死亡之謎

TAG:訪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