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子自殺,丈夫墜樓身亡,如何安慰悲傷的母親和妻子?

兒子自殺,丈夫墜樓身亡,如何安慰悲傷的母親和妻子?

孩子自殺七天後,父親也從這棟樓跳 了下去。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劉旭

這是發生在江西南昌的一幕悲劇——兒子和父親先後跳樓。悲劇也引發了人們的討論和思考,相關專家認為,作為父母,不僅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應教會孩子釋放壓力,正確調節情緒。而如何安慰那個悲傷的母親和妻子,也應成為重要課題。

悲劇接連發生,孩子的「頭七」成了父親的祭日

1月14日20時左右,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鳳凰城的鳳鳴苑小區26棟2單元,一名中年男子從9樓墜樓身亡。令人悲痛的是,就在1月7日晚,也就是7天前,該男子年僅15歲的兒子,疑因學習壓力大,從該小區45棟的頂樓跳下,並留下遺書稱,「我曾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少歡笑,但我卻無法為自己帶來歡樂」。

中年男子墜樓當晚,住在該棟的鄰居稱聽到一聲巨響,隨後便有人發現該單元1樓的電動車過道內躺著一具男屍。120抵達現場後確認死亡,死者的家屬在現場悲痛欲絕。110警方抵達現場後確認死者為該小區居民,40多歲,並且就是1月7日晚在該小區墜樓身亡的15歲高中生的父親。

據小區鄰居議論,孩子的爸爸是有意選擇在孩子的「頭七」祭日跳樓身亡。目擊者在事發現場聽家屬說,死者與兒子感情很好,兒子發生意外後他悲痛不已,原本家屬也想找機會讓他出去散散心,沒想到他竟選擇了與兒子同樣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據了解,中年男子的兒子今年高一,就讀的江西師大附中是江西省頗負盛名的學校,凡是能進入這所高中的學生,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學霸」。而據相關媒體報道,這是一個平時在別人看來快樂、幽默的孩子,成績也很不錯。

孩子在「遺書」中還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希望我逝去之後,不要有人為我哭泣,我希望你們能繼續歡樂地走下去……」

父母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應教會孩子釋放壓力

有人說孩子的死是因學習壓力大,也有人說是因為玩遊戲被家長批評,而孩子的父親則是因為過度自責而選擇了跳樓。我們已經無法確切知道死者生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父親和兒子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在人們的扼腕嘆息中,不乏對這件事的各種討論和反思。

專註於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的「江西家齊教育」創始人李菁瑩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悲劇往往是當事人在極端的消極情緒下造成的。作為父母,不僅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應教會孩子釋放壓力,正確調節情緒。

李菁瑩表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情緒是一股能量,就像大自然的一場暴風雨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既然過去的情緒刺激已經發生了,唯有做出一些積極的改變,來改善目前的情境。控制和調節消極情緒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宣洩調控、遺忘調控、轉移調控。

具體到宣洩調控,父母要教會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自己痛哭一場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師、家長或好朋友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在他們面前哭一哭,以減輕心理壓力,也可以進行一場體育運動,出出汗釋放一下。

遺忘調控就是當某種事情引起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儘快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不愉快的情緒鬱積於心,耿耿於懷,放不開,丟不下,只能使這種消極情緒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所以,要教會孩子善於遺忘消極情緒。

轉移調控就是當人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可做一些別的事情,通過注意力轉移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父母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看電影、打球、下棋、唱歌、畫畫等,通過其他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

李菁瑩還認為,不懂得好好說話的父母,培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因為知道家人永遠不會怪自己,反而將言語的刀子沖向家人。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應從好好說話開始。

現實中,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它更像一根針,透過綿長的歲月,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父子倆都走了,如何安慰那個悲傷的母親和妻子

類似發生在南昌的悲劇在其他地方也曾上演。據媒體報道,某地高二學生李丹(化名)因與母親發生爭執,選擇了跳樓自殺。悲痛欲絕的母親抱起女兒,「我罵你兩句你就死了,你死了,我也不活了」。她轉身離去,直到次日上午10時許,搜尋者在2公里外的荒山中找到這位母親,她已經自縊身亡。孩子的父親該如何活下去?

2017年12月28日,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一位教授,其子因欠下巨額債務自殺身亡,數天之後,教授也選擇了自殺。他的妻子該如何活下去?

對此,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江西家齊教育」首席專家戴烽認為,誰都不想看到這種悲劇發生,但一旦發生了,痛過之後,要考慮的是死者已矣,活著的人該如何繼續活下去?具體到南昌的這個家庭,如果作為朋友與親人,又該如何去安慰那個悲傷的母親和妻子,讓她從陰影中走出來?

戴烽認為,首先是接受喪失。幫助她接納失去至親的事實。對於親人的突然離去,她會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不想去看去聽去接觸,會想要修改事實,不願接受事實對自己的衝擊。這時候作為她的朋友和親人,不要試圖去安慰她說那件事沒發生,那個親人沒有離開,而是用陪伴和擁抱幫助哀傷者接納親人離去的真實,接納自己無助且無奈的狀態。

其次,經歷痛苦。接受至親離世是傷痛的過程,傷痛的情緒需要處理,不能壓抑忽略。幫助她把哀傷的情緒表達出來,如詢問她的身體的感受,心裡的感受,鼓勵她把情緒表達出來,如「要哭就哭出來吧」。不要試圖壓抑她,要設法讓她把心中的悲痛宣洩出來。

第三,重新適應。至親的猝然離去,除了心理的傷痛之外,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也面臨著巨大的改變。這時候需要幫助她去調整和適應失去至親的生活,幫助當事人能夠正常生活下去。

第四,建立新關係。哀傷者的情緒得到處理,生活也平安過渡後,當她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時間會慢慢撫平她心靈的傷痛,當她想起逝去的親人,再也沒有慟哭、身體不適的狀況,甚至能夠把情感投放在生活里,她就能夠健康地面對生活。

戴烽還表示,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遇到這種事情會表現得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安慰。於是就常常借用一些套話,「節哀順變」「一切都很快會過去」,「不要哭了,不要難過了」等等,這些話,不但起不到安慰的效果,還會引發哀傷者的抵觸與反感。

「我們常常會說,時間是療愈創傷的良藥」,為此戴烽認為,悲傷是人們能夠給予親人最後的愛,所以要允許在失去親人時的情緒表達。但是要相信,任何情緒都會過去,好的情緒會過去,壞的情緒也會過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女網 的精彩文章:

阿里巴巴2017打假年報:97%侵權鏈接上線立遭封殺

TAG:中國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