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時堪比劉備諸葛亮的「君臣之誼」

北洋時堪比劉備諸葛亮的「君臣之誼」

原標題:北洋時堪比劉備諸葛亮的「君臣之誼」


北洋軍閥,在我們的歷史敘述中,一直是貶義的。特別是在中學課本中,他們與兇狠殘暴不顧人民死活緊密相連。但是,等著我們逐漸地撥開歷史塵霧,翻閱更多的研究書籍,才發現他們當中也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這裡邊,段祺瑞跟徐樹錚的故事,很多人都讀過。當你讀完之後,你會發現他們兩個之間的「君臣之誼」,絲毫不亞於劉備與諸葛亮。那麼,為何他倆被罵做軍閥,而劉備與諸葛亮卻飽受人們讚譽呢?



段祺瑞

如果說,段祺瑞跟徐樹錚的強行武力統一中國,是窮兵黷武,那麼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有過之無不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時代。段徐扎掙與民國之初,民智已經開啟,慢慢地開始領略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現代理念。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遭遇了千年未有之變局。再到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傳統知識分子的出路越來越沒有前景。這時候,有志者果斷放棄科舉,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


徐樹錚中了秀才之後,認為「創練新軍,轉扶山東,大有可為,莫項城袁公若也」,於是決定去投靠當時的山東巡撫袁世凱。1901年,徐樹錚跋山涉水來到濟南,可惜這時的袁世凱正值母喪,遂安排山東觀察使朱鍾琪延接。而這位朱先生,與徐樹錚一樣都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主。兩頭叫驢拴在一起,後果自然想見了。


徐樹錚可不是富貴人家,來投靠袁世凱本來以為能夠大展宏圖,沒想到去困頓在異鄉旅店之中。此時,正值寒冬時節,身穿夾袍在旅店廳堂中寫楹聯,字寫得蒼勁有力。正好,段祺瑞此時到旅店中訪客,讓他給看到了。兩人一番長談,讓時任武軍炮隊統帶、隨營武備學堂總辦的「北洋之虎」段祺瑞大加讚賞,於是堅決聘徐樹錚為記室,段的部下則稱徐為師爺。



徐樹錚


段祺瑞隨著袁世凱,官位權力不斷攀升。北洋六鎮成立後,段歷任第三、第四、第六鎮統制,而徐樹錚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段祺瑞想提拔他做官,但徐樹錚表示不願意做官,想去日本學軍事。於是,在段祺瑞的安排下,徐樹錚於1905年以江蘇籍官派留學生的身份到日本留學。徐樹錚先在日本振武學校學習,後進入日本士官學校,編入清國留學生隊第七期,學的是步兵科,於1910年5月畢業。


學成歸國後的徐樹錚,繼續來到段祺瑞的麾下。此時的段祺瑞剛剛調任江北提督,駐師江蘇清江浦,見徐樹錚歸來,興奮之情可想而知:


「徐對段感恩知己,忠心耿耿。段對徐亦寵信無比,從此徐樹錚以文武兼資之才,襄助老段,隨步上升。」


段祺瑞一生最得意之作,無疑是「三造共和」,而在這三次事件中,都離不開徐樹錚的影子。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他將段祺瑞推向了人生的高峰。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清廷不得不啟用袁世凱,以對抗南方革命軍。這次革命,給袁世凱掌握中國最高權力的機會。


清廷派往鎮壓革命軍的軍隊,清一色的都是北洋隊伍,顢頇的蔭昌自然指揮不動,清廷又命馮國璋率師討伐。此時的馮國璋,一心想著為清廷效忠,北洋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一時之間武漢三鎮危矣,整個革命局勢岌岌可危。


這,是老袁不願意看到的。一旦革命軍被撲滅,那他又逃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於是,他將馮國璋調回,啟用能夠摸懂他心意的段祺瑞。段祺瑞一到漢口,立馬下令停止進攻,並與革命軍達成停火協議。隨後,段祺瑞領銜49名將領,通電共和。而這份電報,就是徐樹錚的手筆。前線軍隊都倒戈了,清廷也知道大勢已去,不得已下令退位,此段氏一造共和。


二造共和,起於袁世凱稱帝。面對袁世凱如此倒行逆施的行為,段祺瑞跟徐樹錚的頭腦是異常清醒的。「切勿符合勸進之輩,之徘徊觀望以待時機之變化可也。」這是徐樹錚跟段祺瑞出的計謀。


徐樹錚怎麼想的呢?他料到老袁稱帝不得人心,日後必敗。倘若此時段祺瑞附和袁世凱,得利是一時的,但是不利於將來。袁世凱稱帝失敗之後,以段在北洋系的地位來說,收拾殘局非他莫屬。倘若一著不慎留下罵名,想要收拾殘局,那就不現實了。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曾經說過:「雲南起義假如沒有北洋系的窩裡反,作為內應,單憑雲南一省,甚至西南五省聯合造反,也是枉然。」這裡的窩裡反,主要就是指段祺瑞與馮國璋的抵制。


與馮國璋的消極抵制不同,段祺瑞是積極的。在徐樹錚的計謀下,陝西鎮守使陳樹藩把陝西將軍、支持袁世凱稱帝的陸建章給趕下台,宣布陝西獨立。這是反袁稱帝之後,北方第一個獨立的省份。要知道,北洋的力量主要都在北方,連北方都不穩了,就如同後院起火,一時之間星火燎原,袁的親信陳宧、湯薌銘也相繼宣告四川跟湖南獨立。老袁一看他最親信的三個人都叛變了,一下子急火攻心一命嗚呼。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送命二陳湯」。


至於三造共和,那就充滿戲劇性了。張勳復辟知道吧,知道張勳為何要復辟?除了其一貫對於亡清念念不忘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被徐樹錚給忽悠了。


張勳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圍繞著一戰中國應不應該向德奧宣戰的問題,黎元洪與段祺瑞產生了嚴重的爭執,這就是府院之爭。黎元洪下令免去了段祺瑞的總理之職,段則負氣去了天津。


為了讓段祺瑞重掌權柄,徐樹錚利用督軍團對抗黎元洪。沒有兵權的黎大總統,這時候慌了手腳。軍頭們反對,那事情可就大了。這時候,張勳表示願意進京調節,黎元洪自然一萬個願意。可是沒料到,張大帥一進京城,就把溥儀請出來,搞起了復辟。可惜好久不長,就被段祺瑞給趕下了台,逃到了租界。


失敗之後,張勳可是一肚子委屈?為何?因為在督軍團會議上,與會督軍可沒有反對他搞復辟,甚至都支持。為何他老張搞了之後,大家都反對呢?原來,這就是徐樹錚的計謀。他利用張勳這個榆木腦袋搞復辟,繼而讓老段組織討伐軍,一舉擊敗他,重掌大權。



徐樹錚此人鋒芒畢露跋扈囂張,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每次見到他,如芒刺在背冷汗直下。所以,當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後,擬以徐樹錚為院秘書長時,黎元洪打死也不同意。因為院秘書長要時常與大總統打交道,黎元洪就毫不避諱地對手下人說:「我怕他。」


黎元洪對自己的秘書長張國淦說:「我總統可以不做,徐樹錚絕對不能與他共事。請你告訴總理,一萬件事我都能依從他,只有這一件辦不到。」張國淦可不傻,他知道徐樹錚在段祺瑞心中的地位,只好去找北洋元老徐世昌出面勸說。



黎元洪

徐世昌勸黎元洪說:「我以為一萬件事都可以不依從他,只有這一件事必須辦到。不要怕又錚(徐樹錚)跋扈,芝泉(段祺瑞)已經夠跋扈的了,多一個跋扈的不見得更壞些。」無奈,黎元洪只得同意任命。


段祺瑞對徐樹錚的信任,也是無以復加的。一切大小公事,都要經過徐樹錚過目,有人有事去找段祺瑞,段往往地回復是:「你去找又錚談。」如果段祺瑞當面答應的事,徐樹錚不同意,那麼此事就辦不成;倘若徐樹錚同意了,段不同意,你偷偷摸摸的幹了,以後段也無不支持。因此,世人說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靈魂。


而徐樹錚這個人,確實是才華橫溢辦事歷練。徐樹錚最出奇之處是什麼?可以五官並用。陳調元到陸軍部拜訪徐樹錚。只見徐樹錚一邊批公文,一邊與他談話,中間電話響起,又拿起話筒。陳調元不自覺地把話停了下來,但徐樹錚告訴他:「沒關係,你繼續說。」結果各種文件辦理都沒有差次。



他人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在徐樹錚的大力籌劃及奔波之下,段祺瑞的皖系在1916--1920年達到頂峰。但是在直皖戰爭之後,皖系衰落,段祺瑞成了無牙的老虎。


孫中山一直很欣賞徐樹錚,在其南下之際,孫希望徐能夠充當他的參謀總長,但是被他拒絕了,他依舊不忘老段,依舊要為老段東山再起而奔波效勞。此次南下,徐樹錚對於蔣介石印象頗好,並在孫中山面前大加讚揚。要知道,此時的徐樹錚(上將)是全國著名人物,公認的北洋雄才,而蔣介石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校。也正是因為徐樹錚的稱讚,讓蔣進一步獲得了孫中山的重用。等徐樹錚被馮玉祥槍殺後,蔣介石日後掌權,對於徐氏之後人,異常照顧。



那麼,徐樹錚是怎樣得罪馮玉祥的呢?徐樹錚擅自槍殺了馮玉祥的內姑父也是他的老上級陸建章,因他阻撓段祺瑞武力統一中國。此仇,馮玉祥一直銘記在心。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馮玉祥掌控了京津之地,而此時段祺瑞做臨時執政(無實權)。由於出國考察,一年多未見,徐樹錚不顧風險,直赴北京。


到京後,徐樹錚急忙趕到執政府去見段祺瑞。二人當下「相對跪拜,抱頭痛哭痛哭多時」,段祺瑞問道「多次函電阻止,何以突然北來」。徐樹錚回答:「怎能不來?以公論我是奉派出國專使,歸來多時,應向政府述職;以私論我與老先生離開一年之久,亦應前來親候起居。至於馮玉祥對我個人有何不利之說,聽之而已。」

帶著重整皖系,讓段祺瑞重獲實權的計劃,徐樹錚前往天津。卻沒料想到,車到廊坊,徐樹錚命喪槍下。獲悉徐樹錚被殺後,不可一日無又錚的段祺瑞,「因悲痛憤怒之大刺激,立即暈昏氣閉,經左右救醒後,又復頓足大哭,旋又氣閉,如是者竟有三四次之多」。


沒了徐樹錚,段祺瑞的政治生涯也就結束了。1924年4月20日,段通電全國:引退下野。「專車開出一小時後,段走進隨從人員乘坐的車廂,問車過廊坊停留多久。又問:『又錚(徐字)被殺,是否是在站內?』及至廊坊,段開窗而望,歷十分鐘,口唇微動,喃喃若有言,老淚盈眶,掩面入卧。」而此時,距離徐樹錚被殺,已經過去四個月了。


上個世紀50年代末,段祺瑞的孫子段昌義在台北見到徐樹錚的兒子徐道鄰,告訴他說:爺爺死前曾留下話,以後每年擺供,祖先牌位旁,要擺上徐爺爺的牌位,給徐爺爺磕頭。段昌義說,從那以後,段家每年都是這樣做。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豆包也算乾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球圓字方 的精彩文章:

天津權健明確6人離隊球員,將用來當籌碼換實力悍將

TAG:球圓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