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父輩親歷「十二月事變」 珍藏犧牲戰友遺骨 後人在晉城設立「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室」

父輩親歷「十二月事變」 珍藏犧牲戰友遺骨 後人在晉城設立「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室」

原標題:父輩親歷「十二月事變」 珍藏犧牲戰友遺骨 後人在晉城設立「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室」



1939年12月25日深夜,抗日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中的7名共產黨員被閻軍押解至當時的晉城縣大南溝村南的里季溝殘忍殺害。


當年,為保護烈士遺體,大南溝的地下黨員和數位村民冒死將被殺害的7位烈士遺體掩埋。



大南溝村


197812月,剛剛從「牛棚」出來的新華社山西分社副社長馬明作為當年的親歷者,只身前往大南溝村,在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了7名烈士的遺骨,並將一小塊烈士的頭骨帶回珍藏。


1979年,包括7名烈士在內的31名「十二月事變」死難烈士遺骨,被遷往陽城太岳烈士陵園安葬。



馬明生前照


2015519日,97歲的馬明在太原離世。


2018114日上午,在馬明誕辰100周年前夕,他的子女們帶著展現當年那段驚心動魄歷史的照片及畫作展板前來大南溝村,在村裡設立「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館」,將這些革命題材的紀實作品在村中永久陳列。


當年,小山村經歷腥風血雨


1919118日,馬明出生於孝義,生前曾擔任新華社山西分社副社長、黨組書記。

從馬明所著自傳《轍印》中,可尋找出這位老人戎馬生涯的足跡。


1936年,17歲的馬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他參加青年抗敵決死隊,走上抗日戰場。



馬明自傳《轍印》


1936年,17歲的馬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他參加青年抗敵決死隊,走上抗日戰場。1941年,馬明被黨組織派回家鄉,從事隱蔽工作。此後,他進入國民黨黨政總隊情報機關,通過工作開具通行證、為游擊隊籌得奇缺的食鹽。1943年,馬明按照組織要求,前往太岳革命根據地。


解放戰爭開始後,馬明作為新華社戰地記者,跟隨作戰部隊採訪,成為一名戰地記者。新中國成立後,他成為新華社山西分社的記者、副社長。離休前,他任分社黨組書記。


馬明的傳奇經歷,在山西新聞界有口皆碑。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他對烈士有著特殊的感情。


縱觀馬明一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工作之餘他就默默搜集烈士的英雄事迹。然而人們不難發現:他對自己所親身經歷的1939年的「十二月事變」有很深的情結。因為與他朝夕相處的7名戰友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大南溝村屬於當時的晉城縣,現為澤州縣大陽鎮所轄。


193777日,盧溝橋事件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民族存亡之際,一支抗日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在山西迅速崛起。正當山西境內的抗日戰爭開展的艱苦卓絕之際,閻錫山緊跟蔣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在山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十二月事變」。



山西新軍分布圖


大南溝經歷見證了這一腥風血雨的重大歷史事件。


1939年,閻錫山的晉綏軍首先策動新軍中的舊軍官嘩變,逮捕和槍殺新軍進步官兵,殺害了共產黨和犧盟會幹部500餘人。


事變很快蔓延至決死三縱隊。



大南溝村


19391223日,在沁水縣苗溝村,決死三縱隊64名政工幹部突然被捕。當夜,這些被捕者就被押送至45公里外的大南溝村。


1225日深夜,總隊主任陳士平,黨總支書記張師周,中隊長李聖、塗成、溫東賢,中隊指導員仝全德、謝國璽7名共產黨員,押解至大南溝村南的里季溝殘忍殺害。


大南溝是具有革命傳統的村子


為保護烈士遺體,大南溝的地下黨員和該村群眾冒死將7位烈士的遺體掩埋。


39年後,尋找烈士遺骨的下落


197812月,剛走出「五七幹校」不久,馬明乘火車來到晉城縣,然後又轉乘客運班車來到大南溝村。


在村裡,他找到了當時關押64位戰友的張海聚的二層樓小院。


19391223日上午,擔任決死第三縱隊第八總隊政治部宣傳幹事的馬明,正在給總隊前線劇團演員們上課。突然接到了前往沁水縣廟溝村總隊部駐地參加「軍政幹部會議」的通知。當天,他與其他64名政工幹部同時被捕,並被連夜押往大南溝村。



死難烈士遺像


兩天過後的夜晚,陳士平、張師周等7名共產黨員被害於大南溝村南的里季溝。

被關押在晉城監獄的馬明等人後來又被轉押到陽城縣的岩山村。據馬明生前回憶,當時,決死第三縱隊第七、第八、第九總隊被捕人員達到170餘人,均被關押在岩山村。


由於未被查出「共產黨員身份」,被關押數月的馬明被釋放。然而,他心裡記得,包括7名犧牲在大南溝村的烈士外,還有24名烈士被殺害於陽城縣秋川河。


出獄後的馬明得知,陳士平、張師周等7人犧牲後,大南溝村的共產黨員張九喜及村民吉五昌、茹志忠、張九丸等發現烈士遺體後,冒著風險,將遺體抬到一個山坡上,選了一塊朝南向陽的地方。做了記號後,用蘆葦將烈士遺體包裹好後就地掩埋。



大南溝村民張海聚的舊院


在張海聚家,馬明見到了張九喜、吉五昌、茹志忠、張九丸等當年的知情者。


得知7名戰友遺骨的下落,在張九喜等人的帶領下,馬明爬上村西的山坡,在一片麥地中,找到了烈士的安葬地。


他彎下腰兩手在土裡扒拉,一片頭蓋骨露了出來。


悲喜交集的馬明眼裡閃現出陳士平、張師周等7位戰友的音容笑貌。他雙膝跪地含著淚水將那片頭骨小心翼翼地揀起來。


他恭敬肅立,脫帽向自己的戰友致敬。事後,馬明有些後悔:由於當初匆忙,沒有帶幾瓶白酒,以祭奠英靈。

臨離開時,他叮囑村幹部,一定要好好保護埋葬烈士遺骨的地方,等候妥善安置。



雪後的大南溝村


離開大南溝村,馬明又前往陽城岩山村。又跋涉30公里,在秋川河找到了24名被槍殺的烈士零散的墓塚。


為弄清烈士的全部名字、事迹,他又尋訪老戰友、知情者。返回太原後,又到省檔案局查閱歷史檔案。


之後,他以《倖存者的回憶》為題,發表了追記31名烈士被捕後的遭遇和鬥爭事迹。


而那片在大南溝發現的烈士頭骨,他帶回太原後,用一塊錦緞包起來,珍藏在辦公室里。


經過深思熟慮,他向山西省委寫了一篇報告,建議將31名烈士遺骨遷入陽城太岳烈士陵園。



陳列館再現當年歷史

19791228日,在陽城太岳烈士陵園,山西省隆重舉行「十二月事變」死難烈士英勇犧牲40周年紀念會,在安葬31名烈士遺骨的新墓前,豎起一通「十二月事變殉難烈士紀念碑」,碑上刻著馬明撰寫的碑文。


當天,馬明又趕寫了一篇消息,新華社向全國播發。


如今,設立陳列室銘記歷史


1983年,馬明退居二線,被新華社任命為顧問。19862月,67歲的馬明離休。


離休後的29年中,馬明對新華社山西分社建國後45 年的歷程進行調查研究,並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遍布山西和周邊地區的晉綏等3個總分社,呂梁、太行等9個分社的簡史進行了解,展現了歷代新華人的風采;同時,他又將歷史追溯到1911年到1937年抗戰前的這段時期,研究了包括國民黨中央社太原分社、第二戰區民族革命通訊社、閻錫山的黃河通訊社、華北通訊社和民間通訊社等不同類型的34個大小通訊社史,編著出版了20多萬字的《山西新聞通訊社百年史》,填補了我國通訊史研究的空白。





馬明長子馬曉勇、長女馬曉雪參加揭牌儀式


據馬明之子馬正介紹,今年是「十二月事變」發生79周年,也是父親誕辰100周年和去世3周年紀念日。從去年年初開始,家人們就商量著在大南溝設立革命歷史陳列館事宜。為此,馬正及其家人曾多次前往大南溝村與村幹部接洽。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大陽鎮黨委、鎮政府及村裡的支持。



「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館」設在村委會的130多平方米的會議室內。112日下午,馬明的長女馬曉雪、長子馬曉勇、次子馬正駕車攜帶在太原製作好的41塊展板來到大南溝。



馬明長女馬曉雪在向觀展者進行解說


經過1天的緊張布展,114日上午,「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館」揭牌儀式如期舉行,晉城市委宣傳部、澤州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大陽鎮黨委鎮政府負責人及大南溝的100多名村民參加了揭牌儀式。儀式上,馬正代表家人向陳列館捐獻了父親馬明撰寫的長篇回憶錄《轍印》。






「大南溝革命事迹陳列館」分為「抗日烽火中的山西犧盟會和新軍」「震驚中外的十二月事變」「英勇的大南溝人民」「緬懷先烈弘揚精神」四個部分。


大南溝村有100多戶300多口人,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村子,曾出現過2名烈士和9名革命功臣。



當年關押馬明及其64名戰友的小院


村裡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說:「這段歷史一直在村裡口口相傳。現在這段革命歷史在陳列室中展覽,就能在村裡永遠傳下去。」


「父親珍藏這塊烈士頭骨家人並不知道,直至離休後央視前來採訪時,父親在回憶大南溝這段難忘的歷史時才拿了出來。」在當天的揭牌儀式上,馬正還在現場向人們展示了39年前父親馬明在大南溝找到並珍藏身邊多年的烈士頭骨。



馬明生前珍藏的戰友遺骨


他表示,經與家人商量,他們將要把父親生前保存珍藏的這塊烈士遺骨送往陽城太岳烈士陵園妥善保管。


▍來源:山西頭條晉城號


▍作者:李吉毅

昵稱

微信號(ID)

taihangribao

taihangwanbao

seyingtaihang

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行日報晚報版mp 的精彩文章:

TAG:太行日報晚報版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