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小雙、朱佩鴻 城市的靈魂與記憶

王小雙、朱佩鴻 城市的靈魂與記憶

王小雙、朱佩鴻「城市-兩個年輕人的目光」芳草地畫廊展覽現場

王小雙、朱佩鴻分別以具象及抽象為形態的作品呈現了截然不同的關注點及方法論。然而,他們在各自的創作中卻不約而同地涉及到一條有關城市的線索。如果說這一線索在王小雙的作品中體現為其對城市人群精神世界的探究,那麼對於朱佩鴻而言,城市則是其作品中抽象「形」的記憶來源。芳草地畫廊(798空間)舉辦的展覽「城市-兩個年輕人的目光」將兩位藝術家創作中的這一交匯點加以提取,從而展示其在不同創作視角中的顯現。

王小雙專訪

藝術匯:女性形象常常是你作品表現的主體,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對內在心理狀態的挖掘。這當中是否有一些來自個體經驗的融入?

王小雙:個體經驗是肯定有的。因為,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判斷力都是在生活中慢慢構建起來的。但另一方面,也有思考和篩選的結果。我之所以選擇女性的形象,是為了能夠更好營造畫面氛圍。女性體態輕盈柔美,線條婉轉起伏,才能有那種輕薄和通透的感覺。

藝術匯:從你的幾個不同作品系列中,能夠感受某種延續的、共通的特徵,以及各自存在的微妙差異。能否結合此次展出的幾個不同系列介紹一下作品的不同主題表達?

王小雙:在我的構思里,一直有一條隱藏的軸線是始終貫穿的精神性。在作品《面孔》中,我畫了很多密集的人臉,密到幾乎沒有空隙。這是中國的都市人群給我的感受,密集而陌生,我們從不同的地方匯聚到一起,追逐著共同的生活模式,對毫無關係的事情卻持有高度觀望的熱情,然而,人與人的聚集卻是疏離而孤獨的。

其他幾件作品,人物三三兩兩的在一起,上演一幕幕似有似無的故事,畫面都有一個人物與其他人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安排,是想強調一種共性與個性之間的差異,也是在尋找自我,而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我。

《面孔-5》150x360cm 布面丙烯 2014-2015年

藝術匯:你畫面中的女性總是有著相似的面容、冷漠的表情,這是否正是城市女性帶給你的整體感受?透過你筆下的這些女性形象,似乎能夠感受到某種人物精神世界背後的社會性指涉?

王小雙:藝術作品都是時代背景和藝術家個人偏執結合的。不談社會,社會環境卻一直都在,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產物。其實,這個問題讓我反過來思考,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我去畫出這樣的人物情緒,獃獃木木、脆弱憂傷卻又堅韌篤定。我想,一方面是我體會到和看到的樣子,另一方面,是我期望的樣子。我把這些感受和想法揉到了一起,讓她們有序地排列,肢體語言盡量單一化,製造一種統一性和儀式感,來傳達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

藝術匯:如果說你的創作來自於對現實世界的感受,那麼在呈現它們的時候顯然進行了一種轉化,作品帶給觀者一種戲劇化的、夢幻般的、超現實的感受。請談談你的相關創作想法。

王小雙:這應該是源自我對光的設定,我想營造一種與現實既近又遠的戲劇感,以及一種通透空靈的畫面氛圍,因為光是生命的來源之一,沒有光就沒有可見的一切,我們依賴光的存在。而且底光具有舞台劇的效果,也增加了畫面的戲劇性。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場一場的劇目。

《蛻》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朱佩鴻專訪

藝術匯:能否談談你作品中抽象的「形」的來源,它們與城市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朱佩鴻:「形」最初來自於我生活的記憶。小時候我生活在延安路邊上的石庫門弄堂,一個二樓朝北的房間里,上海人稱之為亭子間。亭子間的北面有一扇窗,陽光會在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曬到2米開外的牆體上反射進屋內。我在房間里望出去的時候總能看到這些歷經歲月後破損斑駁的牆體。有事情想不明白的時候,我就會趴在窗台上看這些牆上的痕迹,有時候像一隻小狗,有時候像一片枯葉。

對我而言,「形」是城市變遷的記憶。那段亭子間的生活隨著我上德州一村小學而結束。這兩年回去,那裡已經是上海著名的延安路高架橋,橋的上下車水馬龍,原先的痕迹也隨之消失了。

藝術匯:此次展出的一個作品系列名為「我的空間」,「我的」似乎提示了你作品中所構建的空間是一種來自創作者主體的,或者說主觀化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否可以理解為是你對現實空間的提取及轉化?

朱佩鴻:可以這麼理解。我表達我所「意識到的現實」,於是給他們取了一個名字叫「我的空間」。這些空間由「形」與「線」構成,沒有邏輯但又有內在的秩序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不同的文化夾雜在一起,每一個文化都有自己內在的邏輯。從表面來看,城市的運轉看起來雜亂無章,但它們每一個部分卻是井然有序,這些現象在北京、上海這樣的超級城市尤為明顯。

《我的空間 2017-7》120×15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藝術匯:從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包括現成品在內的多元媒介材料的運用,部分作品中大面積的色塊甚至溢出了畫面、延伸至牆體,作品由此產生一種強烈的物質性。能否談談與此相關的思考?

朱佩鴻:我認為城市之中形形色色的燈光、樓宇、人群和聲音等等,屬於物質的不同表現的形態,它們都會同於物質這一個概念之中。所以在創作的時候,我強烈地拒絕對畫面刻意的經營和構圖,而將創作「體驗」作為主要方法。當使用顏料不是為了描摹畫面和對象的時候,顏料的特性將得到強化;當那些零件並非只是零件而是其物質本身的時候,它們自身的空間屬性也會被放大化。同樣的,城市之中的人、事、物在這個物質體系之中所產生的關係也就更為清晰。

藝術匯:在具體創作中,你是如何構思、協調、處理畫面中包括線條、色彩、形等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的?請介紹一下你的工作方式。

朱佩鴻:正如前一個問題所講,我的畫面構成是自由的。我是一位滑雪愛好者,在眾多的滑雪方式中我最喜歡自由式滑雪。我現在的工作室和居住是集合在一個大型套間內,所以我起床就可以開始畫畫。我喜歡把畫面平躺在工作台或者是地面上,顏料自上而下的傾倒會讓我忘記自己是一位藝術家。這種帶有距離感的創作方式使我得以從觀察者的角度來體驗,讓我能夠聚焦到我自己所意識到的現實空間,並將它們反應在畫布之上。

《Crystal 2017-7》60×8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文:王薇

圖:芳草地畫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98藝術 的精彩文章:

鍾雲舒 長長 藝術匯 專訪

TAG:798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