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朱元璋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孫子,只想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原標題:終於知道朱元璋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孫子,只想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因為其出身貧苦,深知百姓不容易,所以其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因其江上是一步步努力打下來的,也被稱為馬上皇帝。
但是在朱元璋死後為何執意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文而不是最有能力的兒子朱棣呢?
朱元璋在打下江山的時候,就立了自己的嫡長子朱標為太子,還送給朱標四個字"仁"、"明"、"勤"、"斷",讓朱標幫助自己處理一些國事。
既然繼承人已經確立了,那就和其他兒子沒關係了,於是朱元璋把其他的兒子分封到各地了,但是,人算不如他算,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讓朱元璋痛心疾首,可是,太子去世了,總要找個人繼承皇位,這麼多的人應該找誰來繼承呢?
按照當時的繼承原則,應該會在自己的兒子中選擇一位優秀的人來繼承,其實,當時四兒子燕王,也就是朱棣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朱棣和朱元璋性格才能使最相似的。但是朱元璋卻偏偏把繼承人選擇了自己的孫子朱允文,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具體元原因呢,小編個人做了以下幾點對比:
第一、論出身。朱允文是太子朱標的兒子,處於嫡系一脈,雖然母親原先不是正妻,但後來得以扶正,所以朱允炆符合立嫡的原則。
而朱棣的母親不是馬皇后,朱棣的母親只是朱元璋的一個妃子,身份不夠高貴。在那樣的時代,只有皇后娘娘的兒子才有機會繼承皇位,其他人很少有機會。朱元璋的兒子朱標是老大,為人仁孝,一直受到朱元璋的賞識,朱標死後朱元璋愛屋及烏,讓皇太孫朱允炆做儲君,還是看重他的出身。
第二、論性格。朱允文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性格和朱標差不多,孝順又仁慈。朱標在患病期間,朱允炆長期伺候在跟前,晝夜不離,一干就是兩年。朱標去世之後,因守孝哀痛朱允文身體消瘦,朱元璋稱讚朱允文:"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而朱棣的脾氣暴躁,而且殺機太重。朱標在做太子的時候,朱棣就有不臣之心。朱元璋雖然是皇帝,但也是一個父親,他不希望自己的其他兒子受到傷害。一旦朱棣做了皇帝,殘暴的朱棣可能會禍亂皇族,讓其他兒子人頭落地。歷史上手足相殘的事情太多,朱元璋不希望發生在自己這裡。
第三、論治國。朱元璋在位時,為了給子孫創造一個平穩的條件,殺戮太多,殺了很多大臣,朱元璋認為自己死後,國家需要的是一個仁義的君主,朱允文孝順又仁慈,所以更適合。
而朱棣雖然才能很好,但是和自己太像,殺心太重,不適合國家的長久發展。
第四、論輩分。隔輩親,當爺爺的都喜歡自己的孫子。俗話說:大兒子小孫子老太太的病根子,朱元璋雖然是皇帝,視人命如草介,不過晚年也是對孫子視若珍寶,也可是說是愛屋及烏吧。
而從這點來說,朱棣沒優勢,另外嫡長子繼承製度是國家的根本制度,即使立太子,不立朱標,還有老二老三,這裡面本沒有四兒子朱棣的事情。因此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朱棣其實是與皇位無緣的。當然老二老三多行不法之事,讓朱元璋很不高興。因此朱標死後,皇太孫朱允炆自然是最佳人選。
第五、論百官態度。據史料記載,朱元璋也想過讓朱棣繼承皇位,因為朱棣文武雙全,鎮守北京多立奇功,打元朝殘餘部隊也是穩准狠,但可惜的是大臣們不同意。他們也都希望有一個仁慈的君主來統治自己。因此朱元璋才作罷。
總結:但是朱元璋千算萬算還是沒有想到,自己死後,長孫朱允文只做了四年皇帝。當時他還為了保證朱允炆順利繼位,給後者鋪路,害怕老功臣們特別是大將功高震主,殺了許多大臣,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後問題還是出現在他的兒子身上,他的兒子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和權利,最終還是聯合起來,反抗朱允文的統治,發動了靖難之變,致使國家三年內亂,逼得建文帝自焚而死,最終還是重新確立了皇位傳承。
結語:小編只想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比人得死啊,話說不知道朱元璋在九泉之下得知了這種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是不是會覺得,當時還不如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也不會有後來那麼多事了。
最後歡迎大家訂閱輪迴千百,喜歡我的讀者朋友記得收藏、評論、轉發、點贊,謝謝支持。
※清朝有位最不該被遺忘的皇帝,不是康熙雍正,你能想到是誰嗎?
TAG:布衣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