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初學者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為了預防損傷、更好的減肥健身,你必須知道正確的跑姿、跑後拉伸動作、跑步小常識!
一、跑姿
二、拉伸
要點:
步驟(8個動作,跑後每個2~3次,每個保持15~30秒,10分鐘內即可完成):
1.展望式(小腿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動作:
抬頭挺胸,雙手叉腰,雙肩自然下沉,邁一步向前,後腿踩實地面並伸直,有拉伸感即可。
注意:
如果沒有拉伸感,髖向前頂,還沒有拉伸感,前面那隻腳在向前邁一小步。
2.扒樹式(大腿後側肌群)
動作:
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附身向下雙手扶住一側腿的膝蓋或腳踝。
注意:
這個動作一定是肚子找大腿,不是頭找膝蓋,如果上半身和地面平行已經有拉伸感,就不需要在向下拉伸了。
3.火箭式(大腿前側)
動作:
單腿站立保持平衡,腰背挺直,勾起一側大腿,並用對側手拉住腳踝部位,同時向後上方伸同側手,至有拉伸感即可。
注意:
感覺疼痛時要放鬆拉伸腿,不要拉住腳掌,骨盆保持中立位。
4.斜飛式(髂腰肌)
動作:
雙腿成低弓步前後站立,後腳腳尖點地並伸直,舉起後腿一側手臂向對側屈,重心置於雙腿中間至髂腰肌有拉伸感即可。
注意:
後腳腳尖點地腳尖、踝關節、膝關節在同一平面內,前腿膝蓋不超過腳尖,上身不扭轉,骨盆保持中立位。
5.玉女式(大腿外側肌群)
動作:
雙腿交叉伸直站穩,上身俯身雙手前腿腳踝,髖關節往前腿對側方向偏移,後面那條腿的臀部向外頂。
注意:
後腿不彎曲,髖關節往前腿對側方向偏移;手摸不到後腳腳踝的,可以身體側屈。如果拉伸到膝蓋後側就錯了;柔韌性比較差,摸不到腳踝的,可以做第二張圖側屈,保持平衡後,外側的臀部向外頂,有拉伸感即可。
6.奧特曼(肩關節後側肌群)
動作:
身體自然站立,一側手臂水平屈,另一隻手扣住肘關節處,呈十字狀,收緊至肩關節後側有拉伸感即可。
注意:
拉伸一側手臂不可過高或過低,略低於肩關節即可,輔助手臂扣住大臂,不要聳肩。
7.抱頭式(背部肌群)
動作:
身體自然直立,抬起一側手臂並自然彎曲,另一手扶住肘關節處,胸段整體向對側斜下方側屈,至背肌有拉伸感即可。
注意:
身體不可扭轉,腰部不要彎曲,不要過分壓住頭頂,骨盆保持中立位。
8.三角伸展式(腰外側肌肉)
動作:
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雙手水平伸直和地面平行,身體向側的伸展是從髖關節開始,而不是從我們的腰部。
在伸展的過程骨盆始終面向正前方,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伸展過程會比較歪,先背靠牆做。參加集體活動,會扶正骨盆讓你找到正確拉伸的動作。
拉伸過程骨盆是靜止不動的,肚子和雙腿在一個平面。
注意:
對於有下背部疼痛的人,幅度也要小些,否則容易造成脊柱迴旋,導致下背部疼痛加劇;膝蓋有傷,腿或者腳有傷的小夥伴,幅度不宜過大,雙腿分開要相對小些,向側伸展的幅度小些。
三、跑步小常識
1.兩雙跑鞋交替穿有助於預防損傷
一項北歐研究報告顯示,跑者可以通過交替穿兩雙或兩雙以上不同的跑鞋來降低損傷風險。「換鞋將改變你的腿部受力情況」研究作者Laurent Malisoux。
當然,前提是你選對了鞋!
2.多吃鐵,有助於肌肉恢復
鐵對於運輸氧氣到肌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體中鐵含量不足會降低肌肉自我修復的能力。富含鐵的食物包括瘦肉、魚、深色家禽和豆類,另外,人體對植物性鐵的吸收率非常有限,可通過搭配食用含鐵食物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提高人體對鐵的吸收率,比如麥片搭配草莓。
同時,運動後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和碳水有助於肌肉生長及身體恢復。
3.及時補充水
對跑者而言,水十分重要,對於維持人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因為運動,肌肉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不能藉助水的散發而降溫,則隨著體溫的上升,體內的酶和蛋白質物質都會遭到破壞,許多身體功能會弱化,甚至引發死亡。
建議跑前1~2小時喝水200~500毫升;跑步過程中每15~20分鐘補充水100~200毫升,若跑步時間超過1小時,及時補充電解質;跑後2小時內及時補水200~600毫升,取決於跑量。
4.走跑交替更安全持久
持續跑對於心肺耐力要求較高且存在持續的關節衝擊。對於初跑者,最好還是先走跑交替,走路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休息,繼續跑可以跑得更快,這樣有助於提高攝氧量水平,燃燒脂肪。研究顯示,走跑交替在控制體重、消耗脂肪等方面優於持續跑。
5.隔天跑有助於預防損傷
隔天跑,讓肌肉和組織有更多修復和休息時間,這對於預防損傷也是很有意義的,間隔的那一天可以選擇游泳或者騎車。
6.每周跑量增幅不要超過10%
一個穩妥的增加運動量的方法是每周跑量增加不要超過10%,增加更多跑量會讓關節處於受傷風險之中。
7.小步幅燃脂更快
適當減少步幅,也就是小步快走,既有利於消耗熱量,又減少關節受壓。研究顯示,將步長縮短15%,可以增加4.6%的能耗,同時還有利於減少關節受到的衝擊力。
公眾號【陳珂】,專註自媒體網賺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