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香港人 你會選擇住劏房嗎?人均5.7平方米堪稱鳥籠
如果你有一天生而為香港人,或者在住所方面,你別無選擇,聽從命運的安排,住在劏房,從此為了生存而生存,你的命運,將不再由雙手決定。
這裡是香港!沒錯!Hong Kong!和電視里完全不一樣!在香港的繁榮背後,有那麼一簇人的生存在「籠屋」和「棺材房」里。觀塘一所籠屋,下層床位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就要41港元,竟歸過尖沙咀每平方英尺租金33港元的海景豪宅!
一張張床位被鐵絲網團團圍住,猶如一個個籠子;而「籠子」裡邊除了床具外,還有各種生活用品。整個生活,在「籠子」即可解決。
這種劏房,很多住的是香港的孤寡老人,往往都是自己孤單一個。
圖中一個老人,總是自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悲傷!一個人活在很孤單的世界裡。
當你試過籠屋的生活,你可能就會覺得群租、蟻族神馬的都不算什麼了,生活永遠都是比較出來的。
在香港,瘋癲飛漲的房價把人從「家」趕到「籠」和「棺材」去。中介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搬回來住了,因為外面租金上漲負擔不起。
這恐怕是全球性價比最低的「蝸居」了,真的如同「鳥籠」,人哪,逼到絕境,什麼都能忍受。
講真,大家都是中國人,但是香港人的居住面積,是全球出了名的小,但是,他們也就這樣活下來了,也只能說,香港人也是真的很能忍。
算賬容易買單難。統計處調查顯示,香港租金飛漲,導致20萬港人無奈選擇住劏房(即是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作出售或出租之用)。
由於租金越來越高,在這裡板間房和籠屋十分常見,住客不能在房間站或坐,必須躺著,出入也要像動物般爬行。
這組系列照片由一名志願者拍攝,用於非盈利組織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向公眾展示住在儲物間大小的公寓里是什麼感覺。
這組系列照片由一名志願者拍攝,用於非盈利組織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向公眾展示住在儲物間大小的公寓里是什麼感覺。
對港人而言,這20萬住在蝸居「棺材房」的下層人士,並非什麼新鮮事,只是在樓價租金不斷攀升下,租客並非全是傷殘的老人,現在還包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更令人驚奇的是,不足3平方米的空間,平均租金卻媲美山頂豪宅。
更有香港媒體報道,上水天平山村漁場、元朗欖口村的不少豬欄與雞棚,竟被改建成「廉租房」。有住客表示,雖然環境惡劣,但卻負擔不起正常單元的租金,唯有居於此地。
據港媒14年報道,在香港至少有17萬人居住異常狹小的隔間公寓里,被外媒戲稱為「鞋盒」或者「棺材」。
人活在裡面,攝影師隔著鐵欄拍下了這張照片,從裡面似乎看到了一絲悲傷,與無奈。
這些公寓其中一間面積僅有2.8平米,每張照片都是從天花板俯視房間,不因為別的,只因為房間實在是太小,容不下攝影師。
香港的一間劏房中,49歲的租戶戴著矯形器,躺在床上休息。
對外拍的香港日景,舊樓很多,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身份格格不入。
香港的房貴租金也貴,居住壓力不單止壓在打工仔頭上,近年內地生涌往香港升學,部分大學生亦分配不到宿舍,要轉而租住劏房。
板間房沒有熱水供應,洗澡需要自己燒水。
為解決住房問題,香港不少人發揮創意,除了劏房外,香港社會上亦衍生出另類廉租屋,包括在貨櫃內放置簡單傢具,瞬間變成月租千餘元的數十方英尺住所。
大學附近的劏房供不應求,租金自然飆升,一班大學生未踏入社會已先嘗蝸居滋味,三位大學生合租十幾平方米的劏房,平均每人只能分配到5平方米左右。
另外,亦有非洲或南亞裔難民,因為沒有身份證,結果合租元朗、天水圍一帶由豬欄改裝而成的房間,環境出奇惡劣。更有人在網上放租僭建地庫變身的「地牢屋」。
透過棺材屋的窗戶看到的公寓樓。
「屋子裡沒有空調,太熱,太臟,又太貴。有很多跳蚤啊,小蟲子啊,會咬人。」Paul Pak這樣形容他所居住的地方。
狹窄的房間內又潮又臭,一名籠民點煙「薰香」。三層板床,每一層都是一戶人家。
香港這種劏房裡面的裝修環境,猶如活在90年代初,彷彿外界的日新月異在這方面完全被忽略掉。
住在籠屋裡的,大多都是所謂的「新移民」,也就是那些從大陸到香港來「淘金」的人。官方數據顯示,像這樣的居住困難戶早就已經超過了10萬人。
但是,這樣的香港人,仍然是積極樂觀向上的。圖為住劏房的老人打撲克牌消磨時間。如果你是香港人,你會選擇住劏房,還是來內地發展呢?
※三星電子原來這麼愛運動?微涼秋日三星員工在韓國水原超越自我
TAG:束髮封帛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