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歷史真相無從知曉
《第一夫人》不是一部還原歷史真相的電影,以它所呈現的內容真實為前提,它是通過肯尼迪遺孀傑奎琳的私人角度切入,為「肯尼迪刺殺事件」歷史記載查漏補缺。但《第一夫人》所呈現的內容有著極大程度的演繹成分,未必所有呈現都是真實,所以對觀眾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只能說是提供了另一種更廣泛的認識路徑。具體事實如何,影片不負責任。
比起《第一夫人》所展現的具體內容,影片的展現形式與傑奎琳對歷史認知的觀點相輔相成,兩者之間的默契與提出的思考非常有趣。整部電影由以下幾部分拼湊編輯而成:傑奎琳的回憶、真實的紀錄片影像、歷史上有記載的重大時刻以及電影演員重新演繹的片段、記者的訪談細節。看似多角度全方面的報道理應為觀眾呈現還原歷史的原貌,然而,觀眾所了解的一切,都是導演希望你通過影片了解的。譬如傑奎琳人物性格的多面化,是影片製作團隊基於書寫、鏡像、事實進行的推測、摘錄、編輯,是修葺後呈現到觀眾面前的結果。
影片中的傑奎琳自始至終都不相信歷史記載,她知道歷史記載從來都是片面的。從事實發生那刻起,真相便不再存在。深諳政治與媒體的傑奎琳在影片中只有一種執著,執著於創造她希望呈現給公眾給後人的歷史。因為「歷史不重要,歷史記錄你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歷史會記錄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優點和缺點,卻唯獨不會記錄一個人真實的樣子。」
對於觀眾而言,主演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如同教科書一般完美。對於現實公眾而言,無論是「第一夫人」傑奎琳還是「肯尼迪的遺孀」傑奎琳,她演得都無比到位。初入白宮,她成功將自己打造成為美麗端莊又時髦的第一夫人。肯尼迪被刺,她穩住情緒,不肯黯然離場;面對政治同僚她會強硬地爭取應有的權益,不肯妥協和讓步。
她堅持要求肯尼迪的葬禮沿用林肯的送葬儀式,因為林肯是被暗殺的美國總統中唯一被記住的。她堅持要把肯尼迪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而不是肯尼迪家族的墓地,只為丈夫永遠享有國家總統的榮耀,不隨時間泯滅。她帶著兩位幼子出席送葬儀式,將孩子暴露在媒體之下,只為將悲傷不幸凝聚於身。在記者採訪中她提到自己是注重隱私的人,記者提出為何不將孩子更好的保護起來的質疑。她反駁。
其實反駁與否並不重要,她並不在意自己在記者面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她之所以接受採訪只有一個目的,這個在記者最初到來時寒暄已經提及,「事情才過去一周人們就不記得他了?」傑奎琳所作的一切只是要通過媒體之口讓人民記住肯尼迪。所有記者渴望得到的細節與刻畫都是為了將肯尼迪的政治遺產牢牢鎖定在她提出的「卡米洛」這個符號里,讓這個僅僅在位兩年十個月的總統能夠和解放黑人奴隸的林肯總統一樣被人銘記。
傑奎琳是個演員。她沉迷於演員這個角色。或許她為數不多的真心話只講給了神父聽,那是關於一個男人不愛女人的故事,關於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故事。
TAG:文娛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