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苗疆長城,中國唯一現存的南方古長城

苗疆長城,中國唯一現存的南方古長城

原標題:苗疆長城,中國唯一現存的南方古長城


一般平時我們所說的萬里長城,都是指北方的長城。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於是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城長度都比較短。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後,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才有了萬里長城。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但是,中國還有一段南長城很少有人知道。南長城又稱苗疆長城,是從明朝嘉靖時期開始修建的軍事防禦工程,明時全長430餘里,清朝嘉慶時重修鎮竿鎮邊牆190里,現在遺存的苗疆長城就是明清是修建的。


明朝為了邊境安全,防禦北方的元朝殘餘勢力和韃靼、瓦剌等各部族的侵擾,在隋朝長城的基礎上又進了大規模的修築。而在南方對於動亂不斷的蠻荒之地——以鳳凰為腹地的五溪地區,明朝為了防患動亂波及中原地區,於是同樣採取了修建長城的方式,在鳳凰、吉首、古丈等地區修建長城來將動亂地區隔離。



清朝乾隆末年在在當時的鳳凰、乾州、永綏三地境內,發生了大戰亂,兩年之後戰亂才得以平息。因此,清朝為了以防再次發生動亂,採取了與明朝不同的治理方式,不是簡單的將動亂地區隔離起來,而是在原來明朝修建的長城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如汛堡、碉樓、炮台、哨卡等軍事設施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防守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同時,清朝廢除在這一地區存在了上千年的封建土司制度,而把這一地區全部納入中央政權的直接統治之下,實現國家的真正統一。


苗疆長城在布局上,共有1300多座用於屯兵、防禦用的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僅鳳凰縣境內就有800多座。當時駐兵一般在5000人左右,可見當時對於此地的軍事防守還是相當重視。


城牆高約3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當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關、營來命名,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等。



2000年4月,經中國古建築專家組認定,苗疆長城即是我國的南方長城,從此在文獻裡面記載的南長城在現實中得以證實。

目前,尚存的苗疆長城有,作為整個軍事防禦體系指揮中心(總兵衙門)的城池(鳳凰古城)1座,作為分指揮中心的古城址(乾州古城、吉衛古城)2座,古城堡10座,屯堡130座、碉卡47座,哨台311座、關門座、營盤寨4座,土石邊牆殘段85處,共計13185米。



苗疆長城的存在阻礙了當時漢苗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往,集中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明清時期這一地區的歷史。

本文是銘蘇先生歷史、地緣與國際關係類原創文章第74章,喜歡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銘蘇先生(mingsu188),閱讀其他全部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曾經吊打世界的超級大國,結果被俄羅斯吊打成三流國家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