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會愛孩子的父母守住自己的焦慮,愛孩子的父母為孩子操心
聆聽心語
只因我們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更愛眼睛,請聽錄音
GIF
1
前兩天,在一個朋友家裡,我遇到一個媽媽,有一個一歲多一點的兒子。媽媽穿顏色半舊的大襖子,面容比實際的年紀老一個階段,也許是帶孩子很辛苦,看不太到喜悅,有些愁容。孩子卻眼光明亮、笑容燦爛而活潑,也不認生,各個房間串著玩。
安頓好孩子,得了空,這位媽媽和我閑聊起來,「我特別擔心他到底是不是有問題」——這句話在我們聊天的最初三分鐘重複出現了5次。他的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眉頭鎖得很緊,語速變得極快,焦慮的情緒隔著兩米遠的距離都讓我覺得像卡車一樣轟轟的撞過來。
2
她很擔心她的小兒子,因為他沒有經過爬行的階段,因為同月份的很多孩子都開始講話了,可是他還沒有。
儘管很多資料、很多人人告訴她孩子不爬很正常,說話晚一些也很正常,她知道。
可是作為她本人這樣的母親,她放不下對自己孩子未來狀況的擔心。她的性格、她的家境,都成了她焦慮孩子狀況的磚瓦。
她的焦慮如此之大,即使是面對我這樣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她也藏不住她的擔憂與焦急。
「可是」,她說,「我至今沒有帶他去醫院做檢查」。「因為」她焦急的接著說,「我不能因為我自己擔心就讓我的孩子從小在醫院進進出出,我覺得那樣他也不會開心。」
我很震驚。震驚於這樣一位一直說自己「沒讀過書,沒什麼文化」的媽媽如此樸素的說出了心理學上經常專業教導和練習的一個道理和技能「守住自己的情緒」。
——明白這只是我的情緒,不被情緒帶著走,也盡量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別人。
有點類似於「之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的意思。
她正焦慮的和我說著,她的孩子跌跌撞撞的過來找她,她立刻換上了和緩的面容和慈愛的微笑,彎下身子扶著她的孩子,用比剛剛慢了有三倍的語氣說:「你怎麼了啊?是餓了嗎?還是想找媽媽玩啊?」直到她的孩子又開心的跑去了別的房間,她才回過頭來,嘆口氣。
儘管愁容又爬上了她的面容,然而剛剛和孩子說話的那一幕,她的臉上的確是慈愛和有母親溫柔的容光的。
我的心也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也明白了為什麼,她這樣並不開心的母親,卻養出笑容那麼燦爛明亮的孩子。
她把她幾乎所有快樂的能量都集中起來,用到了和孩子互動的時光里。
3
我見過一些父母,他們很愛孩子,所以小的時候擔心他們走路太慢,摔得太臟,盡量抱著;學吃飯了,擔心孩子把飯吃冷了傷脾胃,喂著;後來上學了,覺得孩子成績不如別人好,上課話比別人多,管著,盯著;然後青春期,生怕交友不慎,問著,看著......
我也見過一些父母,擔心孩子走路摔著,剛想去抱,又想起來探索是孩子的權利,於是忍著;
吃飯的時候孩子邊玩邊吃,調羹也拿不好,看著都急,正想喂,想起來這時候喂飯是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自主性和自尊心,好吧,又忍著,還得順便耐著性子讚賞:「哎呀,寶寶在很努力的自己吃飯呢!」
上學了,聽說注意力不太集中,小動作特別多,擔心吶,但問孩子課上學了什麼孩子好像也知道一些,算了,又忍住,免得過於關注學習毀了孩子童年;
再後來成績一般——當然大部分孩子都是成績一般的那個,很想找老師輔導功課,買更多習題集,問孩子要不要,孩子拒絕,想想,那就算了,那就自己多操點心輔導孩子功課吧,又一想,學習是自己的事,孩子沒有求助,還是不要去幫這個忙,免得越界......焦慮的時候天天在心裡念:這是為了不奪走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後來呢,這兩類父母教養的孩子都有成就出類拔萃的,也大多都還是成就尋常的「普通人」,也都有物質生活並不如意的。但在選擇自己的人生、生活的幸福感、自由與責任意識等方面,又的的確確的完全不同。
4
愛到恨不能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是愛。讓孩子在哪個成長階段經歷哪個階段的風浪然後放手送他遠去又何嘗不是愛。
因為擔心就去操勞是愛。即使擔心也堅持信任孩子自己摸爬滾打前進的能力又何嘗不是愛。
站在是否能成為一個「為自己負責」的「完整的人」的立場上,我認為,更會愛的父母,守住自己的焦慮,定,而後靜待花開。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回饋。期待再相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