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根雕鐵絲手藝人聞雲忠:施展妙手 濃情「歸根」

根雕鐵絲手藝人聞雲忠:施展妙手 濃情「歸根」

聞雲忠和他的作品 王福田 攝

中新網湖州1月18日電(見習記者 饒雨蒙 通訊員 王福田)「這是我用樹根雕刻的茶几、茶盤,鐵絲和木板製作的花架,下腳料製作的疊人塔模型、鐵藝畫……」近日,記者在浙江省德清縣阜溪街道秋山村農民聞雲忠家裡看到,在簡樸的農家小院中,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這些工藝品的背後,無不流露著他對生活充滿的熱愛、對美的警覺,他以一雙獨具匠心的巧手美化環境,充實生活。

聞雲忠的作品 王福田 攝

是天賦 也是情懷

今年51歲的聞雲忠出生在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小時候除了干農活做家務,他還要照顧妹妹,甚至因為沒錢交學費,小學畢業後就輟學了。

談起自己喜歡的繪畫藝術,聞雲忠說:自己讀小學三年級時,從事數學課兼美術課的沈國榮老師對自己影響最大,每次美術課上受到老師的表揚後特別激動,別人畫一張作業,自己總是畫五張。最難忘的是一次上課,老師拿著聞雲忠畫的一張大樹,讓全班照著學習畫。

「無論是後來做的根雕,還是繪畫,我都是因為喜愛而自學的。」聞忠雲告訴記者。

如同古時的王冕學畫一樣,在小學讀書的聞雲忠對繪畫特別痴迷:看到美術畫報的畫、農村牆上的畫,甚至香煙盒上的畫,他都隨手用個樹枝在地上模仿畫。畫荷花、畫牛馬、畫人物,幾乎看見什麼就畫什麼。

猶記當年跟大人到新市走親戚看到刻章的,老練的手法給聞雲忠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自那以後,聞雲忠回到家裡便喜歡上了刻刻畫畫,剛開始拿著母親做布鞋的切刀在桌上、凳子上刻,後來這些地方刻滿了就在門、窗上刻,再後來門窗上都刻滿了就在土牆上刻……

聞雲忠的根雕工作現場 王福田 攝

小學畢業後,聞雲忠為了養家糊口,曾經到山東、河北等地做領帶生意,也曾經在街頭擺攤修過鐘錶兼代刻印章。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富裕起來的人們對生活的藝術追求越來越強烈濃郁,農村造房用的樓梯扶手各種各樣,有的用木頭,有的用石頭,裝飾花紋更是千姿百態。

說起來也許沒有人敢相信,從沒得到過名師指點和傳授,甚至從沒受到過雕刻工匠藝術熏陶的聞雲忠,因為在一個親戚家製作的木樓梯,受到村坊鄰居的稱讚後,名聲很快傳播得越來越遠。

他說:他的成功之處,在於經常對著別人的作品仔細端詳與反覆琢磨。

是愛好 也是藝術

「根,你是想不到的,你猜不到它的長勢,猜不到它的形狀,猜不到它的細紋,它是奇奇怪怪的,但它又有獨特的魅力。」聞雲忠從小就喜歡「根」,因為他自然而富有美感,在他眼裡,「根」已經是他還是孩子的時候留下的「情愫」了。

近年來,根據人們的需求,他做了大量的根雕,雕刻材料多為樟木,因為樟木質地脆嫩、紋理柔和而芳香溫馨,素有「神樹」之稱。他的雕刻內容多是花、鳥、龍、鳳、獅,因為這些廣為民眾所喜聞樂見。「我平時還會雕一些孩童,孩子們的神態神情非常靈動。」聞雲忠告訴記者。

聞雲忠和他的作品 王福田 攝

「每天看到人們欣賞自己創作的藝術品時,露出欣喜的表情後,我就非常高興!」聞雲忠說:衡量藝術的最高尺碼,既不是金錢也不是獎項,更不是頭銜授予,只要能夠給人們帶來生活的愉悅,為生活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就是藝術最大的價值所在。

望著衣著樸素、皮膚黝黑的聞雲忠,記者感覺到他從事的雕塑是一門手藝,更是人生哲學。小時候就擁有的繪畫「夢想」,能夠延續到現在,的確是幸福的。

對於手藝的傳承,他告訴記者,想收徒的想法是有的,他希望將自己對於雕塑的創造理念和一直以來的經驗傳下去。(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