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等你下課》刷屏,但我不想再等了
從昨晚開始,叨姐的朋友圈都被周杰倫的新歌佔據著。
他說把這首歌送給自己,也是送給歌迷的生日禮物。
等你下課(with 楊瑞代)
等你下課
周杰倫
00:00/00:00
剛開始聽這首歌,曲調很甜,有周董一貫的校園小清新風格,但是細細品味歌詞才發現,已經39歲的周董是在告訴我們:
不要再等了。
沒有人喜歡「等」,但我們卻總是不知不覺陷入了「等待」的狀態。
或因為一時的膽怯、或因為短暫的疏忽,陷入被動的狀態,對於最後的結局,我們只能無奈接受。
下面幾個小故事,想分享給你,希望看完之後,你再決定要不要繼續等下去。
1
我和我現在的男友,其實說實話,那麼喜歡。
當時為了緩解空窗期的寂寞,我選擇了和他一起,想過個半年再說。但去年過生日時,突然意識到自己馬上就 30 歲了,大學的幾個室友都已經當媽,我第一次感到糾結。
有一次半夜吵架,他動手打了我,但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生氣,反而是哭著抱著他叫他別走。以前我絕不會這樣,年輕時我有很明確的擇偶標準,不妥協。
但現在的我一想到分手就擔心,「沒有他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能找到比他更好的嗎?」
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2
想起了大學室友,他叫察子,只不過現在已經去世了,因為肝癌。
那時我們感情很好,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個周末都會一起下館子打火鍋。
大三那年我去英國做交換生,也是在那一年,他被查出得了肝癌,開始休學住院。我告訴他:「等我從英國回來就給你講這邊的故事,你等我啊。」
回國後,我被一系列手續搞得焦頭爛額,聽說他病情穩定了,想著忙完了這一陣就去他家鄉看他。
三天後,我終於辦完一切手續,去到察子家裡,卻被告知他已經走了,2天前。
我沒想到會這麼快,我沒想到會這麼來不及,我沒想到這一等就是永遠。
3
一直都想好好學英語,但是因為參加了社團,有很多零碎的瑣事,沒能騰出時間。我給自己立了無數個flag:
等過了八月就去背單詞;
等過了九月就去晨讀;
等過了十月就去報個班;
......
結果都啪啪打臉了。
大四的時候,特別喜歡的一家香港公司來學校校招,初試、複試都過了,結果卡在最後一試上。
面試官非常喜歡我們(當時還剩3個人,但那個職位只招2個),於是問:你們英語怎麼樣?我們的工作需要和各個國家的人打交道。
其中一個同學拿出了自己7分的雅思成績、另一個現場來了個英語即興演講,我當時就懵了。
4
大一的時候,愛和喜歡的男生在吃完飯後,去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走。
我們從柏拉圖談到維特根斯坦,從姜文談到賈樟柯,那時候最愛聽的歌就是周董的《不能說的秘密》。
像電影的男女主角一樣,打招呼時,總會先用指尖點他左臉,再跳到右邊等待對方看自己時的欣喜。
我們就這樣彼此心照不宣地度過了大學四年。
快畢業了,我一直在等他開口,他也一直在等我主動,但畢業晚會那天,我們只是互相給對方一個倉促的擁抱。
現在,我們已經離開了學校,參加了工作,有了各自的圈子和生活,這段感情早就等沒了。
現在想想,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有些東西就是只能擺在回憶里的?可我偶爾還是會想起當初無話不說的日子,從白至黑,從黃昏到黎明。
其實,等待也是一種能力。
它可以表現為一種「不急躁」、一種「佛系」的生活狀態,一個人需要很大的承受能力和控制力,才能穩住自己的內心的波動和不安。
只不過,很多人對生活的等待,缺乏足夠的思考。
生活當然需要等待,為了達成最後的目標,一定程度上放緩,是成年人該做的事。
但如果不經思考地就選擇等待,以為等下去就會變好,其實不是「佛系」,而是懶惰、逃避的象徵。
而且「等」是會消磨意志的,當你發現「等」是賊的時候,它已經偷光了你很多選擇,包括你的「勇氣」和你的「無所畏懼」。
過於沉浸於它帶來的安全感和穩定感,忘記了「行動」,不知不覺讓它成了圈住你的那堵高牆。
所以,如果有想要愛的人,就去愛吧;如果有想要做的事,就去干吧;不要再等了。不要像周董的歌詞里唱的那樣:等到學會了做蛋餅,才發現,女神早已不吃早餐。
-END-
TAG:玩轉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