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攻納粹前不吃飯,南斯拉夫游擊隊打贏德軍靠什麼戰術

進攻納粹前不吃飯,南斯拉夫游擊隊打贏德軍靠什麼戰術

游擊隊員在學習如何使用武器

 中外電影名曲欣賞

群星 

00:00/00:00

二戰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在短短3年多時間裡打敗了納粹德軍及其僕從軍,解放了大片國土,並把自己的領袖鐵托迎進首都貝爾格萊德。那麼,南斯拉夫游擊隊是怎樣一支隊伍,又是如何開展戰鬥的呢?

行軍:計劃嚴密

南斯拉夫游擊隊的作戰特點就是要保持最大的機動性,這意味著不管天氣如何,行軍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游擊隊沒有重型武器和裝備,他們可以在接到命令後迅速行軍,而且不論日夜,他們在相同的時間裡,比正規部隊行軍的距離要長得多。

不管部隊規模如何,組織一次行軍都是複雜的,需要防範各種風險,精心策劃。當通信員帶著上級命令來到游擊隊時,大家便知道要有行動了。指揮員和參謀開始討論行軍計劃,了解行軍路線的人必須嚴格保密。此後,通信員將前往相關部隊和支持游擊隊的村莊,保證老百姓做好在目的地接待的準備。

南斯拉夫游擊隊的行軍準備一般在白天進行,每個人會領到彈藥和3天所需的食品,主要是粗玉米麵包,還有裝滿水的水瓶。沒有彈藥帶的游擊隊員就把子彈裝在口袋裡。

蘇捷斯卡戰役 電影海報

游擊隊員攜帶的主要物品包括彈藥、炸藥、機槍的備用彈匣、電線和繩索、斧、鋸、鏟子和類似工具。由於給養事關重大,每匹馬都由一名隊員看管。軍需官比普通戰士對行軍路線掌握得更多一點,因為他知道食物和給養所能維持的時間。

行軍命令會依次傳達,首先是幾個前哨,接下來是參謀和通信員,然後在戰士間一個接一個傳遞。軍需官在隊伍後面,通過敵占區時,還會安排斷後警衛。行軍通常在黃昏開始,在大霧或黑夜中,戰士們在隊列中從頭至尾用口令保持聯繫,比如「一二一二」等。

除了每隔幾個小時的短暫歇息,行軍會一直持續到早晨。行軍計劃一般是隊伍在早餐時間抵達某個支持游擊隊的村莊,然後停下來休息。如果行軍時必須穿越公路和鐵路,穿越處兩側幾百米的地方必須安排警衛,直到大部隊全部通過方可撤離。

對於吃不飽、穿不暖的游擊隊員而言,冬季行軍異常艱苦,奧茲倫游擊支隊的隊長還記得他們當年是如何在厚厚的雪中跋涉:「我們支隊在向科紐赫峰前進,雪有齊腰深,每前進一兩百米就要換一批在前面開路的人」。

1942年1月25日晚,游擊隊翻越伊格曼山脈進入波斯尼亞是最艱苦的行軍之一:暴風雪肆虐,氣溫低至零下32℃,730名戰士用了18個小時走完了10千米,170人嚴重凍傷,100人輕度凍傷,許多人不得不在醫院截肢,而且沒有麻藥。

戰鬥準備:分工明確

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戰鬥準備工作始於戰場偵察。當地居民、傀儡政府中同情游擊隊的人、城鎮里的地下黨組織甚至偽軍逃兵,都會向游擊隊提供情報。俘虜也是信息的重要來源。游擊隊通常關心的情報包括敵人的番號、人數、兵力部署、活動規律、士氣等等。

突襲是南斯拉夫游擊隊戰鬥的主要形式,游擊隊通常在夜裡或拂曉前發起攻擊,這樣可以避開敵人的飛機、坦克和大炮的壓制。戰士們在形成攻擊陣形前,必須以縱隊向目標前進,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內雷特瓦河戰役

突襲的準備工作在目標20千米之外或者更遠,出其不意是游擊隊最有力的武器,整個行動都要圍繞這一點進行。最棘手的問題是要對各部隊到達預定攻擊位置的時間進行估計,否則無法協調各部隊同時進攻的時間。

一旦戰鬥打響,各部隊必須要在幾分鐘內到達指定地點,因此所有準備工作必須提前安排妥當。

發起攻擊前,戰士幾乎不進食,因為如果腹部受傷,空腹將增加生存的機會。先鋒隊員編成攻擊和爆破兩個組,都在10人以內,攻擊手經常攜帶木板、梯子、剪刀、斧子、鋸和其他工具,以便通過鐵絲網、障礙和雷區。

爆破手由最勇敢的戰士擔任,被編入每個連的第1排,而第1連第1排一定是該支隊或該營的尖刀。

對爆破手而言,被自己扔出的炸彈彈片擊中是家常便飯。每名爆破手攜帶5~10顆炸彈,有的拴在皮帶上,有的放在口袋裡或者麵包袋裡。為了保持隱蔽和靈活性,他們只攜帶一把手槍和刺刀。因此,爆破手發起攻擊時,周圍會有戰友的火力支援。一個攻擊縱隊通常包括一名爆破手、攻擊手和火力支援組。

爭奪村鎮的結果往往取決於突擊組的戰況,他們的任務包括拔掉敵人據點和擊退敵人的反撲。與爆破組不同,突擊組配備重武器、炸藥和最好的輕機槍手,同時還有支援單位和一個連作為後備。

距離目標幾千米時,部隊會由前進隊形變成攻擊陣形,每一攻擊縱隊都有指揮員、彈藥輸送隊員和幾名負責搶救傷員的女隊員。衛生隊帶著馬匹在部隊最後,準備將傷者撤出戰場。

不過,為了在敵人圍追堵截下求得生路,面對敵人重兵把守的交通咽喉或物資倉庫時,游擊隊的唯一出路就是步兵進攻,而且必定全力一擊,最好能在50米之內向敵人發起衝鋒。進攻幾乎成為游擊隊員的一種本能。

伏擊:分兩種類型

打伏擊是游擊隊的拿手好戲,某些支隊和游擊旅更以善打伏擊而聞名。為了攻敵不備,游擊隊員常常在夜間或清晨進入伏擊位置,士兵們常常需要挖戰壕,精心偽裝,然後靜待指揮員的命令。

幾次大規模的伏擊中,1941年7月15日在黑山采蒂涅對義大利「墨西拿」師進行的伏擊值得一提。在兩小時內,意軍一個營被殲,游擊隊卻無一人傷亡。隨著旅、師及軍建制的出現,南斯拉夫游擊隊組織大規模伏擊成為可能。例如,1943年4月在蘇賈村附近,游擊隊的一次伏擊就殲滅了2000多名敵軍。

二戰德軍虎式坦克

南斯拉夫游擊隊的伏擊戰術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意在阻止或減慢敵人前進的速度。比如在1941年10月,一個游擊連在克魯舍瓦茨-克拉列沃公路伏擊德軍第717步兵師。由於缺少地雷,游擊隊只在公路右側的灌木叢中埋設了3枚遙控引爆的飛機炸彈,戰士們則隱藏在公路左側的灌木深處。

一名參戰的游擊隊員回憶:「德軍隊伍由一輛坦克開道,後面跟著大約10輛卡車,車上都是士兵。我們等到他們全部進入爆炸半徑才引爆,傳來兩聲巨大的爆炸聲(有一顆是啞彈),一輛卡車燃起熊熊大火。我們開始向德軍進攻,他們就地展開反攻,雙方各有傷亡。」

另一種伏擊意在打擊敵人的補給線並繳獲游擊隊所需物資。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44年1月,南斯拉夫游擊隊利卡第6旅在杜博拉瓦-托涅公路上組織的伏擊。一名游擊隊員回憶說:「早上7時30分左右,公路上駛來敵人的4輛卡車,後面300米處還有另外兩輛,車上有食品、軍裝和鞋子。每輛卡車上都有15~20名保安團偽軍。當他們進入伏擊圈,我們在50米的距離開火,幾分鐘內,敵人傷亡過半。我們向後面兩輛卡車開火,偽軍撒腿就跑。」

到1943年下半年,游擊隊的伏擊愈加凌厲,佔領軍只能龜縮到城鎮和主要交通道路周邊,不再去邊遠地區活動,只是偶爾進行規模較大的局部進攻。(文/秦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一品 的精彩文章:

有一天,明朝16位皇帝相聚,談話開始了……

TAG:軍武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