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鼻祖是孔子嗎?
當今「素質教育」討論很熱烈,有人認為其重要精神就是:面向全體、全面培養、全面發展,人人有得,學會高質量地生存。湖南汨羅人歸納「素質教育」是:「從孩子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所謂孔墨的精神,就是仁愛兼愛,有教無類,面向全體,為了一切孩子,人人有得。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士」,而「士」的標準是「君子」或「君子儒」。孔子對「君子」的要求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修養自己,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修養自己,使一般人安樂,使老百姓都得到安樂。
修己——講的是「德」。孔子尤注意把握仁者愛人的忠恕之道。用肯定的方式說,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也就是關心人幫助人,認真為社會做事,這便是忠。用否定的方式說,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也就是要寬待人,體諒人,尊重人,不損害人,這便是恕。假如你不能自覺幫助他人,至少你不要有意去損害他人,這個「他人」既指個人,也指群體,包括民族和國家。道德行為都是相互的,普遍倫理必須普遍適用,忠恕之道便是可以普遍適用的道德原則。而且恕道比忠道更具基礎性和普遍性,是人類社會維持正常秩序的起碼準則,被稱為黃金規則。孔子說:「君子學以致其道」(《論語.子張》),「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就是說,君子應該有堅定的信仰和好學的精神,應該用生命去追求真理實現理想,捍衛正義。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品德沒有培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道義在那裡卻不能以身赴之,自己有缺點卻不能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呀!
安人——講的是「才」。孔子強調君子應有治國安民之術,治國安邦的才幹,具有一定的才智和從政的能力,能治「千乘之國」,能長「千室之邑」,「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如季康子想在孔子三個學生中挑選人才,孔子說:「由也果」(子路果斷),「賜也達」(子貢通達),「求也藝」(冉求多才多藝),均可在政位上獨擋一面。(《論語-雍也》)孟武伯曾問孔子其弟子情況,孔子說:「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子路這個學生,如果有千軔兵車的國家,可以叫他負責兵役和軍政工作);「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冉求這個學生,千戶人口的縣份,可叫他當縣長,百軔兵車的大夫封地,可以叫他當總管);「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公西赤這個學生,穿著禮服,立於朝廷之中,可以叫他接待外賓,辦理交涉)。(以上見於《論語.公冶長》)
孔子還說,君子應有「智、仁、勇」三方面的修養:「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仁德的人不憂慮,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懼怕。
※醫生告訴你:這6種「重症」,其實根本不是病,可別再花冤枉錢了
TAG:康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