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門派大師級人物的老子和莊子有什麼區別?
「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子和莊子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作為道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學術界將老莊並稱,但老子和莊子的思想趣旨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對「道」的闡述也不盡相同。
道家之「道」,是一個人人敬畏的話題。我們雖然不能妄談自己已經理解「道」,但還是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對它作一點認識,即使理解錯了,也會得到大家的諒解,因為這「道」,對於任何人都是難以理解的。
※相同之道
1. 道是本源
老子和莊子都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先天地生」,是宇宙的初始、本源,所謂「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天地根」和「萬物之宗」。
莊子稱「道」為宇宙的「本根」。「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這裡稱「道」在「六極之下」,在「太極之先」,「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在時間上道在天地萬物之先,因此「道」乃世界的本源。
2.道實際存在
老子和莊子都認為「道」實際存在。
老子「道」的實存性首先可以從「道」產生萬物來證實,老子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中有「象」,有「物」,有「精」,而且「其精甚真」,只是它「惟恍惟惚」,具有模糊性。老子又曰「湛兮,似或存」,這說明「道」雖然玄之又玄,但又不是子虛烏有。
莊子認為「道」存在於各種客觀事物中。《知北游》莊子與東郭子的一段話說明了這一點: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 ?」曰:「在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東郭子不應。這些都說明,「道」雖然無形無象,但的確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3.道有規律
老子和莊子都認為「道」是有規律的。
老子看來,這個世界不是雜亂無章的,事物之間有著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關係,宇宙有它的秩序,這就是「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但這個 「道」,並不直接呈現在人們的感官面前,它隱藏在各種現象的內部,甚至看起來與事物的表象和人們的常識相反,也常常與人們的主觀願望相背,卻潛移默化地制約著事物的發展趨向。
莊子所談的「道」和老子的「道」一樣具有規律性。莊子《秋水》:「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道無終始」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在這裡,「道」是不斷運動的,永無息止的。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是說萬物的變化並沒有什麼他力的促使,乃是各物依據者自身的狀態而運行發展。這就是「道」,一切事物的活動運行都不可能脫離「道」。
※道之不同
1. 老子和莊子之「道」的內涵不同
老子之「道」囊括自然界和人類生活在內的大宇宙,是哲學上的啟示。而莊子是以人的精神自由為出發點,以現實的人生體驗代替了老子的宇宙論傾向,沒有形而上的純哲學思辨。莊子之「道」真正具有審美意義,是直接關係現實人生的,重心在人的主體個體的精神存在上。莊子主張「外天下」、「外物」 、「外生」、「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而聞「道」,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讓天地萬物與人的生命直接相通,追求一種於現實無所待、「逍遙於天地之間」、「游乎四海之外」的絕對自由的理想人格。
2. 老子和莊子觀「道」的方式不同。
老子曰:「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滌除」,也就是排除人們內心的種種雜念。「玄」就是「道」,「鑒」是觀照,「玄鑒」就是對「道」的觀照。「滌除玄鑒」命題有兩層基本含義。一層含義,即是把觀照「道」作為最高目的;一層含義,是說為了實現「道」的觀照,觀照者內心必須保持虛靜。
莊子在《田子方》中,提出「游心於物之初」,即游心於「道」的命題。所謂「游心」,主體是人,是人的心靈精神,是人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的遨遊。老子「滌除玄鑒」與莊子「游心於道」的明顯差異在於:前者主要指向純粹觀審和感悟方面,後者則向審美創造方面轉化,是審美觀照與審美創造的統一,十分切近文藝創作審美創造的精神。
如需關注更多專業辟穀知識及養生之道,
可關注公眾號:羲皇宗道;訂閱號:羲皇養生
TAG:老梁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