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朝韓都握手言和了,安倍還在東歐散布恐朝言論

朝韓都握手言和了,安倍還在東歐散布恐朝言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慶應義塾大學法學博士生?尤一唯?】

就在全世界聚焦於朝鮮半島會談之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悄悄地完成了對波羅的海·東歐六國的出訪。在1月12日-17日的外訪行程中,安倍首相走馬觀花式地訪問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六國。日本官方宣稱首相此次外訪的理由是在大國協調之外網羅小國共同構建對朝聯合陣線,並強化和波羅的海·東歐各國在經濟上的合作。

「現在將塔林(愛沙尼亞首都)納入射程的彈道導彈發射,對歐洲是一個重大威脅」,「現在將里加(拉脫維亞首都)納入射程的彈道導彈發射,對歐洲是一個重大威脅」,「現在將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納入射程的彈道導彈發射,對歐洲是一個重大威脅」……安倍所到之處,都點名到訪國家的首都並用同樣的話煽動各國的恐朝情緒,呼籲歐洲各國構建對朝鮮的圍堵。可能是對丘吉爾鐵幕演說的拙劣模仿,安倍的煽動除了為日本民眾普及上述小國的首都名稱之外毫無成效。

安倍訪問東歐,一天一國被批不走心,所到之處還不斷鼓動恐朝情緒

安倍首相在去年表達了對美國強硬的朝鮮政策的全面支持,並為聯合構建國際對朝包圍網而奔走。但距離朝鮮半島千里之外的東歐各國,對朝鮮半島核武問題的關心和焦慮遠不如東亞。尤其是六國中除了拉脫維亞之外,其餘五國都與朝鮮保持著正式外交關係,在朝核問題上很難對日本積極表態。

波羅的海三國由於歷史上的因素以及國內眾多的俄羅斯少數族裔(其中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國內的俄羅斯族裔人口最多,約等於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立陶宛較低),在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的恐俄情緒遠勝於對朝鮮半島問題的焦慮。尤其是在安倍訪問的第一站愛沙尼亞,甚至已經對全國上下的女性和兒童開展軍訓,表達了全民皆兵遇到戰爭便焦土抗戰的決心。愛沙尼亞首相拉塔斯對安倍反唇相譏,提及烏克蘭問題要求安倍注意維護對俄制裁,暗指日本制裁俄羅斯不力,安倍不得不表示會和G7國家繼續協調一致對俄制裁。

迫切希望解決和俄羅斯北方領土爭端的安倍首相在克里米亞半島危機之後,一直希望對俄羅斯傳遞善意,在制裁上多有不認真執行乃至放水之處。日本首相訪問與俄羅斯關係緊張的波羅的海鄰國,並言及繼續對俄制裁顯然也刺激了俄方的情緒。就在安倍出訪途中,俄羅斯外長對日本持有的最新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宙斯盾戰鬥系統提出了質疑,並暗指其目的並不只是針對朝鮮半島。

其實在安倍此次外訪背後,還潛藏著和中國在經濟上競爭牽制中國的目的。細看安倍挑選的外訪六國,大多都是和中國在經濟合作上相對薄弱的國家,可謂「一帶一路」在歐洲的真空地帶。六國中除了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之外的其餘國家尚未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除了羅馬尼亞之外都未加入亞投行。

這也給了一個日本搶先一步擴展經濟合作的機會,因此安倍在這個「一帶一路」經濟帶的真空地帶,提出了「日本波羅的合作對話」和「西巴爾幹合作倡議」,並希望儘快使日歐經濟合作協議生效。但各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從來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遊戲,在笑納安倍的經濟合作倡議和優惠同時,上述六國也不忘同時強化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繫。

中國和中東歐16個國家間原本便有廣泛的「16+1」的框架,會在每年舉行聯合首腦會談。而就在安倍外訪前的10日,中國也邀請了波羅的海三國的國會議長訪華,希望和波羅的海三國強化在經濟上的合作。在「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波羅的海·東歐國家作為中國通往西歐的要道,其經濟、戰略上的價值自不用說。

安倍在此只能打出情感牌來牽制中國,強調日本和各國之間在尊重國際法治的基本價值觀上的共同點。但這種空洞的觀點並未得到訪問國的積極回應,不得罪任何一方,抓住機遇同時吸引來自中日兩國的投資和貿易更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

安倍此次外訪的各國

參與「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圖。上下兩圖簡單對比即可知安倍訪問的是「一帶一路」的真空地帶

安倍首相自2012年12月重新執政以來打出了「俯瞰地球外交」,迄今為止外訪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達到了76個,其中有21個國家為日本首相初次訪問(包括此次外訪的6國),這些數字都是歷代首相之最。

雖然此次外訪的成果乏善可陳,但在日本政府和部分媒體仍將這種打卡式的外訪作為一項巨大成就標榜。日本官房長強調,安倍做到了短命政權難以做到的精緻外交,擴展了外交的領域,發揮了長期政權的優勢。親自民黨的《產經新聞》也認為安倍此次出訪強化了對朝的包圍網並牽制了中國。《讀賣新聞》也對發揮長期政權優勢的「安倍外交」表示了支持和贊意。

在日本國內對安倍經濟學和安倍修憲的主張往往意見分裂,但對於「安倍外交」卻一致有著較高評價。在去年10月,日本言論NPO對已經步入第5年度的安倍政權在11個領域方面的成績進行了評分,平均分為2.4分(滿分為5,上一年度為2.7分)有所下降。但對外交·安全保障領域打出了3.3分的最高分。報告認為在混亂的世界局勢之中,安倍首相發揮了守護既有世界秩序的領導能力。

從首相外訪的量廣度而言,「俯瞰地球外交」名副其實,安倍也是日本歷任首相中格外重視首腦外交積極發揮外交主動性的一位。相比第一個任期,在第二次安倍政權時代,安倍首相確實表現出了更多在外交上的靈活性。他可以放下自己意識形態的包袱和韓國達成慰安婦協議;可以不顧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押錯寶的過去,率先和特朗普建立密切關係;甚至還可以主動改變對亞投行的觀點,表現出了積极參与的態度以圖改善中日關係。除此之外,安倍還發揮出了日本領導人中罕見的議題設置能力,提出了去除美國的TPP版本CPTPP;並在朝鮮問題上積極呼籲全世界圍堵朝鮮。從這個意義上,言論NPO報告才認為安倍首相發揮了守護既有世界秩序的領導能力。

但必須說,安倍外交雖然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意欲,但在具體外交成果上卻是乏善可陳。歷經艱辛達成的日韓慰安婦協議和TPP協定,都因韓國和美國兩國國內政局的變化而化為烏有。通過構建與普京的個人友好關係,曾經有望一舉解決的北方領土問題也因為普京總統態度的反覆而失敗。對美關係看似密切,但特朗普總統仍催逼著日本購買美國先進武器,也暗中對美日貿易的不平衡表示不滿。由此看來安倍外交可謂是「華而不實」。

此次安倍外交的開展也有著面向日本國內釋放信號的意圖。相比他國的政府首腦,由於議會內閣制的制約,日本首相必須接受議會長時間的質詢,例如去年國會的會期達到了190天,尤其是在預算委員會中,首相會在一段時間內動彈不得被釘死在國會審議之中。相比同為議會內閣制的英國,在2016年日本首相出席國會的次數達到了112次,共計370小時;而英國首相一年則只用出席國會46次約50小時。因此日本首相的外訪只能放在年初議會的休會時期以及5月黃金周和臨時國會召開前的秋天。

對此安倍早已有所不滿,他也借外訪之機放出風聲,希望通過引入黨首討論來減少首相出席國會中的時間,以更好地進行首腦外交等政府工作。此舉立即引發了在野黨「逃避質詢」的指責,雖然在野黨並不否定黨首討論,但不希望這與首相出席國會相衝突。日本國會將於本月22日開幕,屆時修憲等問題必會在國會中引發激烈的攻防,今年9月即將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如何瓦解厭倦安倍長期政權的反對勢力,也是他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在為安倍外交再添一筆之後,在日本國內等待安倍的將不會是一個輕鬆的政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中國都「佔領洞朗」了!印度國會炮轟莫迪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