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或許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生活是自然的隨緣的,因此不需要去接受教導,非要怎樣為人,按照規則,非要怎樣生活。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後青春期的詩
五月天
00:00/00:00
莊子曾經講過一個故事:魯國的木匠名叫梓慶。他的職業是「削木為鑲」。鑲,是是一種樂器,上面雕成老虎的樣子。這木匠把鑲做成了「見者驚為鬼神」,看見的人都驚訝無比紛紛詢問其中的奧秘。
梓慶很謙虛,說我根本沒有什麼技巧啊!他對魯侯說:我準備做這個鑲的時候,只是用心去齋戒。齋戒的目的,是為了「靜心」,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安靜下來。
「在齋戒的過程中,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可以忘記「慶賞爵祿」了;齋戒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就可以忘記「非譽巧拙」了;到第七天的時候,我可以忘卻我這個人的「四肢形體」,也就是說,到第七天,達到忘我之境。這個時候,我才會上山尋木材,要是看到了合適的木材,我就彷彿看見一個成型的鑲就在眼前。然後我就把這個最合適的木材砍回來,然後加工,就成型了。
木匠告訴我們一個樸素而又玄妙的道理,要穿越三個階段:忘利、忘名、忘我。才能得心應手的快樂,丟掉外在的榮耀,把很多樸素的東西再撿回來,這就是所謂的「見素而抱朴」。
所謂生活,就是見素見喜,一些無用的擾亂心意的東西,就該摒棄,回歸本質,總是歡喜。
在《知北游》一篇中,「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
「外化而內不化」的意思是說,外表隨物變化,而內心有所堅持,凝靜不變。這意味著,你要成長為那種外表老幹部,內心小逗比的人,也有可能,成長為那種外表油膩,內心細膩的中年人,但那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守住內心的底線,外在由別人去說,生活是自己的,總要自己感受。
生存可以隨遇而安,但生命也該有所堅持。
生活在人世,就按照規則來生活,但一個人的底線,準則,卻該方方正正,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有所堅持。
莊子在《天道》中說:「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莊子認為快樂分兩種,一種是人樂,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樂;一種是天樂,就是那種超脫的樂,與天地相和諧的樂,是那種達到極至的樂,又稱至樂。
莊子在《至樂》中說:「至樂無樂,至譽無譽。」意為達到極至的快樂是在內心深處,是沒有表現的。真正的榮譽是沒有讚揚、沒有名輝的榮譽。
當有一天,你會理解,真正的快樂,比高官加爵,香車美人更令人開心,那種打心底里的快樂,和物質的,慾望的滿足不同,就好像你只喜歡冬天的雪,於是每年的第一場雪你就會很快樂。
如果你的心告訴你不快樂,那就安靜下來,問問自己的心,到底要什麼,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很多時候,只需要隨心而走,顧慮太多,就不會快樂了。
TAG:福昌軒二當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