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文沉澱的南山路 一磚一瓦都是老故事

人文沉澱的南山路 一磚一瓦都是老故事

△南山路

西起楊公堤南,與虎跑、西山路相接,老底子是去玉皇山、凈慈寺、虎跑寺的進香山道;兩座古城門,涌金門和清波門原來都坐落在南山路上。

民國年間拆除古城牆而改建名涌金路,1925年,拆涌金門至清波門的城牆並向南延伸到了凈慈寺,因地處南屏山麓,南山路便由此而來了;抗戰勝利之後又為紀念國民黨政要黃膺白(郛)而命名為膺白路,1964年,南山路與南屏路合併稱環湖南路;直到1981年,復稱南山路。

△涌金門

又稱豐豫門,瀕臨西湖東,最早建於吳越時期,是御舟龍船划船經過的門戶;五代天福元年,吳越王錢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開鑿涌金池,築此門、門瀕湖,東側有水門。傳說為西湖中金牛湧現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紹興二十八年,增築城垣改稱豐門,明初復舊名。出了涌金門便是西湖,每當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之時,人們更是紛紛在這裡的碼頭等候著,乘船或划船游西湖。「涌金門外划船兒」也由此而來。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來杭,從城內河道出涌金水門游西湖;民國二年杭州開始拆城,從此西湖與市區連接。

△清波門

建於五代的吳越,是柴炭竹木運輸經過的門戶,被稱作柴擔子。清波門在五代吳越時為水門,南宋紹興二十八年增築杭城為門十三,西城門之一,門瀕湖之東南取「清波」之意,歷代沿用。因水自暗溝引湖入城,俗稱暗門;清波門一帶古迹多,歷史上曾是詩人墨客及書畫家寓居之地,那時出了清波門,便是南高峰等山丘了,因此打柴的樵夫,就是從這裡挑著柴擔到城裡來賣的,就有「清波門外柴擔兒」的民謠;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挖地道破清波門城垣,進杭州。民國二年,杭州開始拆城,改建成南山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網 的精彩文章:

杭州今晨最低-1.9℃!周末回暖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