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命中注定還是性格決定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廷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譯文:
廷尉責問說:「您是想造反嗎?」周亞夫說:「我所買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麼說是要造反呢?」獄吏說:「您縱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
1
細柳營中,軍紀森嚴,霸氣側漏。
七國之亂,百日平定,穩如泰山。
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是後世軍人的典範,卻難逃兔死狗烹的悲慘下場。
他就是西漢名將周亞夫。
2
周亞夫最為人嘖嘖稱道的事迹就是「細柳閱兵」。
當時,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周亞夫等三位將領分駐細柳、霸上、棘門,拱衛長安。
漢文帝心血來潮,沒打招呼就下基層慰問軍隊,在霸上和棘門兩處軍營,皇帝車駕都「直馳入」,將士夾道歡迎熱情相送。
但漢文帝的勞軍隊伍在周亞夫的細柳營卻吃了閉門羹,即使亮明身份,守衛軍營大門的士兵也不讓進。
一直等到漢文帝派人拿著天子的身份證明(符節)通報周亞夫,周亞夫才命令打開軍營的大門。
即使這樣,守門的士兵還警告皇帝的司機,在軍營中不許超速。
漢文帝勞軍完畢,大為感慨,「此真將軍矣!」,和周亞夫的細柳營相比,之前霸上和棘門簡直就如同兒戲了。
也正是這一段嚴於治軍的佳話,給漢文帝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讓之前只是河內太守的周亞夫成了漢文帝要重點培養和使用的人。
3
周亞夫人生中另一件輝煌的大事,就是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一舉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分裂勢力的陰謀,維護了大漢朝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漢景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漢景帝的表叔、吳王劉濞聯合楚、趙、濟南、淄川、膠西、膠東等諸侯國,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七國之亂,跟中央叫板。
當時的局勢還是挺危險的,以有心算無心,劉濞的準備工作很充分,再加上劉濞可以自己鑄造錢幣,經濟實力強,物資供應足,漢景帝劉啟如果不是感到壓力,也不會主動殺掉晁錯以求和平。
周亞夫被提升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太尉),受命平叛。
周亞夫向皇帝建議,不要正面和叛軍硬頂,以免打成膠著戰,還是要迂迴穿插,打擊叛軍的後勤供應線,漢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戰略。
從周亞夫的行軍路線上來,大迂迴、大穿插的思路一目了然。
4
正當周亞夫的戰略一步步實施的時候,正面對抗叛軍的梁王劉武多次向朝廷求援,劉武是漢景帝劉啟的弟弟,是竇太后的心肝寶貝,甚至有希望兄終弟及接任皇位。這樣的准BOSS級別的王爺,任誰都會巴結上去,但周亞夫從整體戰略出發,堅定地說「NO」。
周亞夫認為,從全局考慮,必要的時候犧牲掉梁國也沒什麼,只要敗退前毀掉糧草就行,所以,即使後來遭遇變卦了的漢景帝給到的壓力,周亞夫依然維持原定計劃,破壞糧道,耗死叛軍。
一切如同周亞夫的設計,叛軍很快斷糧,甚至連殺回去的供應都不足,在猛攻梁國未果的情況下,很快潰敗。
周亞夫一改死守不動的狀態,乘勝追擊,大獲全勝,只花了三個月,就搞定了一場足以顛覆政權的叛亂。
5
周亞夫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很悲慘。
在平定七國之亂後,周亞夫又當上了宰相,但周亞夫是一個軍人,當宰相實在不是他的特長,凡事直來直去,剛正有餘、圓潤不足的周亞夫在諸多事件中和皇帝唱反調,皇帝對他的反感日甚一日。
周亞夫的兒子周陽見周亞夫歲數大了,就提前置辦喪事用品,托關係買了紙紮的五百甲盾,但這種東西是國家禁止買賣的,結果被人告發,說是周家要謀反。
漢景帝正好看周亞夫不順眼,就派人追查。
追查的人領會了皇帝的意圖,強行把謀反的帽子扣在周亞夫頭上。當周亞夫申辯說,這些紙糊的玩意都是隨葬用的,造的哪門子反?卻得到一句很無恥、很牛逼的回答——「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周亞夫不堪受辱,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6
周亞夫的冤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早就有伏筆埋下。
第一個伏筆,結怨梁王。
當年周亞夫率軍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對防守壓力最大的梁王劉武並沒有積極救援,雖然整個戰役勝利了,但招來了劉武的無盡怨恨。以劉武的身份,是不是在太后和皇帝面前說說周亞夫的壞話,實在是太簡單不過的事情。
第二個伏筆,結怨外戚。
周亞夫當宰相的時候,竇太后提出動議,希望給皇后的哥哥、國舅王信封侯,原本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周亞夫卻不解風情地搬出劉邦時期「非劉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祖訓,嚴詞拒絕。王信封侯不成,包括竇太后、王皇后在內的外戚們對周亞夫很是不滿。
第三個伏筆,廢立太子。
漢景帝想廢掉太子劉榮,另立太子,周亞夫又梗著脖子和皇帝爭辯,拿國體的穩定說事,弄得皇帝很是膈應。
第四個伏筆,還是封侯。
當時有六個匈奴王投降漢朝,漢景帝希望給這六個人封侯,為匈奴人立一個標杆。但是,不知變通的周亞夫卻固執地說這些立場不堅定的傢伙怎麼能封侯呢?漢景帝越來越覺得周亞夫實在沒有為政的戰略眼光,逐漸疏遠他,並最終免去了周亞夫的相位。
7
在周亞夫「謀反」事件引爆之前,還發生了一件意味深長的事情,決定了周亞夫的最終命運。
漢景帝對周亞夫不滿,但還是希望周亞夫能夠腦子開竅,改弦易轍,於是進行了最後的試探。
漢景帝單獨約飯周亞夫,上了一塊大肉,卻不給餐具,暗暗表示對周亞夫的不滿。周亞夫正確的舉動就是不動聲色,陪著干坐著。退一步說,也應該恭敬地向皇帝請求給雙筷子,但直脾氣的周亞夫壓根沒多想,直接叫旁邊伺候的太監去拿筷子。
漢景帝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一句「此不足君所乎?」這些不能滿足你嗎?周亞夫這才知道大事不妙,但已經來不及了。
通過最後的試探,漢景帝知道直來直去的周亞夫絕對不能勝任自己兒子的輔政大臣。
既然不能留給兒子,功勞又那麼大,周亞夫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8
而這一切,在很早的時候,周亞夫的命運就被人成功預測,這個人就是有「女神相」之稱的許負。
早在周亞夫擔任河內太守的時候,著名的女神相許負曾經給周亞夫看過相。
當時,老太太語不驚人死不休,給出了「後三歲而侯」、「後八歲為將相」、「後九歲餓死」的三大判詞。
周亞夫完全不信。
首先,封侯是不可能的。周亞夫的爸爸是開國功臣絳侯周勃,但是周亞夫有個哥哥,老爸的爵位當然是長子繼承,就算哥哥早死,爵位也是哥哥兒子的,沒周亞夫什麼事。
其次,既然命相尊貴,又怎麼會餓死呢?
對於周亞夫的質疑,許負的回答是,我也不清楚具體的情況,完全是根據面相來判斷的,許負還指著周亞夫說,您的嘴巴邊緣,有條豎直的紋一直延伸到嘴角,這就是餓死的面相。
9
從歷史理論的角度,周亞夫的結局,其實是漢代皇權與軍功集團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任何一個朝代,都有一個軍功受益階層逐漸被儒臣階層替代的過程。
從周亞夫個人的角度,周亞夫的命運到底是老天註定還是性格使然呢?
大嘴只是想知道,當許負前兩個預言都如期實現的時候,周亞夫是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接下來那九年的日子,又是以怎樣的態度去等待第三個預言時間的到來。
預知未來,卻無力改變,實在是一個難以言說的困境。
TAG:大嘴讀史 |